返回首页

可控硅触发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原理图设计)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19 15:26   点击:17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可控硅触发电路原理图设计

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工作原理:  1.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  2,触发导通  在控制极G上加入正向电压时,因J3正偏,P2区的空穴时入N2区,N2区的电子进入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在可控硅的内部正反馈作用的基础上,加上IGT的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的伏安特性OA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2. 可控硅触发电路原理图设计说明

可控硅触发变压器电路: 三极管是交流开关放大,二极管是溢流二极管,当交流信号为0时,三极管截止,当交流信号为1时,三极管饱和

3. 简单可控硅触发电路图

1.强电触发: 采用MOC3061、MOC3021等高压光耦,从可控硅的A极引入触发电压,这种触发不需要其他触发电源,电路非常简单,主要元器件工作在400V强脉冲环境,可靠性最差。 采用触发二极管(DB3)电路与这种结构相似。

2.变压器隔离触发: 这是工业上最常用结构,优点是强弱电隔离触发波形好,缺点是长脉冲触发时变压器体积太大,成本高电路复杂。元器件工作在100V脉冲环境,可靠性一般。

3.隔离电源直流触发: 这种触发结构,缺点是功耗较大,发热量大。优点是强弱隔离触发电流大,低频长脉冲、高频脉冲串等都适用,电路简单成本低,元器件工作在20V脉冲环境。可靠性好。这种机构的移相触发器经半年多实际使用(10kw变压器负载,镀铝机蒸发舟加热),极少出现烧保险丝和烧可控硅现象,原来是采用变压器触发结构,经常烧保险丝,可控硅也有损坏。

4. 可控硅直流触发控制电路图

可控硅是在门极和阴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才能导通,所以肯定是直流。而且这是一个脉冲信号,只有几个ms而已。可控硅就是晶闸管,我了解到的晶闸管都是电流驱动型器件。对触发脉冲要求有以下几点:

1、脉冲宽度,对三相全控桥式电路,脉冲宽度应大于60°,也就是约7ms。

2、触发脉冲要有足够的幅度,幅度与器件工作的环境温度有关,在户外寒冷场合,幅度应增大为最大触发电流3~5倍。

3、触发脉冲应不超过晶闸管门极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定额。 每个可控硅都相同吗?指的是哪里的每个,可控硅主要参数是电压和电流,不同场合的可控硅肯定不一样。

5. 可控硅触发电路原理图设计方法

将直流电源变换成固定频率或频率可调的交流电源的可控硅装置,称为可控硅逆变器。

与晶体管逆变器不同,可控硅逆变器需要单独的控制电路。因为要使可控硅导通需要采用触发电路,同时,要使可控硅关断还需要采用一定形式的换向电路。

只用两只可控硅元件,就可制成功率为一百瓦到几千瓦的大功率逆变器。根据选用的可控硅型号,逆变器直流电源电压额定值可达24V~800V。如果逆变器工作频取不太高,可控硅的关断时间与半个周期相差不多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