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变压器大修需要做的实验有哪些?

197 2024-06-17 00:50 admin   手机版

一、变压器大修需要做的实验有哪些?

一般常规试验有以下几种:1,绝缘测量。

主要测量变压器一次和二次之间以及对地的绝缘电阻。

2,耐压试验,考验变压器一二次之间以及分别对地的绝缘强度。

3,直流电阻试验,检验变压器的相间电阻是否平衡。

4,变比试验,检测变压器的变比是否符合铭牌。

5,联结组别试验,检验变压器的联接组别是否与铭牌一致。

另外,如果是油浸式变压器还要做绝缘油和瓦斯继电器的相关试验,都比较复杂。

大型的变压器还要做介质损耗和局部放电试验。

大修的话主要做:绝缘测量,耐压试验,直流电阻试验和更换后的绝缘油耐压及化验。

二、变压器要做哪些实验?

、变压器运行中,应经常对温度、负荷、电压、绝缘状况进行测试,其方法和内容如下:(1)温度测试,正常运行时,上层油面温度一般不得超过85°,(温升55°) (2)负荷测定,为提高利用率,对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根据每一季节的最大用电时期,对实际负荷进行测定,一般负荷电流应为变压器额定电流的75%-90%。 (3)电压测定,电压变动范围应在额定电压的5%以内。 (4)绝缘电阻的测定,应在停电情况下,用电压等级相宜的摇表对绝缘电阻进行测定,其电阻值虽不做规定,但与前一次测定值比较,不得少于上次测值的70%,并要折算到同一温度下。 (5)每1-2年应做一次预防性实验。

变压器短路阻抗愈大,出口短路电流愈小,可以通过变压器的短路阻抗,估算出短路电流的大概数值,例如,有一个用户变电所,主变压器为10KVA、630KVA,短路阻抗为5%,该变电所离电业局供电二次变电所距离为0.5Km,变压器出口短路电流为多少?解:精确的短路电流必须通过计算获得,但是大概的数值范围可以通过估算迅速获得,630KVA、10/4KVA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流为36.35A,二次侧额定电流为909A。二次侧短路时最大可能出现的短路电流为:一次侧:36.35X100/5=36.35X20=727A, 二次侧:909X100/5=909X20=18180A,由于一次侧还有阻抗,但是因为离二次变电所较近,因此系统阻抗较小,一次短路电流估计在650A左右,二次短路电流估计在16000A左右。短路容量约为12MVA。

变压器线圈的极性可以用直流法测定。在变压器高压侧经过一个开关K接入1.5V或3V的干电池,干电池的正极接变压器高压线圈A端,负极接X端,在低压侧接入一个直流电压表,电压表的正极接变压器的a端,负极接x端,在开关K接通瞬间,若电压表的指针正向偏转,那么就表示A端和a端为同极性端,如果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则A端和a端为不同极性端。

1600KVA及以下容量的变压器无中性点引出线时,用线间直流电阻相互比较,即R -AB、R-BC、R-CA相互比较,其最大差值不大于2%,与以前(出厂、交接或上次)测量的结果比较,其相对变化也应不大于2%,(本次测量值换算至同一温度,其差值与以前数值之比)。当变压器有中性点引出线时,测定相电阻,相间差值一般应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值一般应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每次所测电阻都必须换算到同一温度下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直流电阻虽未超过标准,但每次测量的数值都有所增加,这种情况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变压器无中性点引出线,三相电阻不平衡超过2%时,则需将线电阻换算成相电阻,以便找出缺陷相,三相电阻不平衡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1)分接开关接触不良,分接开关接触不良反应在一两个分接处电阻偏大,而且三相之间不平衡,这主要是分接开关不清洁,电镀层脱落,弹簧压力不够等,固定在箱盖上的分接开关,也可能在箱盖紧固以后,使开关受力不匀造成接触不良。(2)焊接不良,由于引线和绕组焊接处接触不良,造成电阻偏大,多股并联绕组,其中有一两股没焊上,这时电阻偏大较多。(3)三角形连接绕组其中一相断线,测出的三个线端的电阻都比设计值打的多,没有断线的两相线端电阻为正常时的1.5倍,而断线相线端的电阻为正常值的3倍。此外,变压器套管的导电杆和绕组连接处,由于接触不良也会引起直流电阻增加。

三、布鲁纳有哪些实验

布鲁纳有哪些实验

布鲁纳实验是生物学领域内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研究,旨在探索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实验由科学家加里·布鲁纳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

以下是几个布鲁纳实验的简介:

1. 美洲野牛实验

美洲野牛实验旨在研究草食动物对其栖息地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布鲁纳与他的团队在加拿大的马尼托巴省进行了这项实验。他们将一群美洲野牛引入一个封闭的草地区域,并监测了这个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美洲野牛在过度放牧的情况下会对草地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某些植物种类的数量减少。这进一步影响了其他动物的生存条件,从而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海藻实验

海藻实验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实验之一。布鲁纳与他的团队在加利福尼亚的海岸线进行了这个实验。他们将海藻移除了一部分区域,并观察了海藻消失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发现,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基础。当海藻减少时,食物链中的其他动物数量也会随之下降,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这个实验结果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蜥蜴实验

蜥蜴实验是布鲁纳在巴哈马群岛进行的一项实验。他观察了草食性蜥蜴对植物种群的影响以及蜥蜴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草食性蜥蜴对植物群落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当蜥蜴数量增加时,它们会大量捕食植物,导致某些植物种群减少。这又进一步影响到其他依赖这些植物的动物,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螃蟹实验

螃蟹实验是布鲁纳与他的团队在美国东海岸进行的一项实验。他们研究了螃蟹对沿岸栖息地的影响以及螃蟹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发现,在一些沿岸地区,螃蟹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海草床的减少。海草床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因此,螃蟹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布鲁纳实验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这些实验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的误差有哪些?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 (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 的断面二次矩为 ,长 的支柱为 ,纵弹性系数分别为 、 ,因此测量力为P时,挠曲量 为 .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0.577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 (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0.5594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 (Bessel Points)  4.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 ,如图2-4-5所示其误差量为 ,为实际测量长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阿贝原理 (Abbe’ Law) 为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需在一直在线.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通常,假如测量仪器之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无法在一起时,则需尽量缩短其距离,以减少其误差值.若以游标尺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6所示,其误差为 ,因此欲减少游标尺测量误差,需将本尺与游尺之间隙所造成之 角减小及测量时应尽量靠近刻度线.若以量表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7所示其量表之探针为球形,工件为圆柱,两轴心有偏位量 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 .若量表之探针和工件均为平面时,若两平面倾斜一定角度 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 如图2-4-8所示,此误差称为正弦误差.图2-4-9所示为凸轮在机构设计的误差分析图,为了减少磨损,常将从动件的端头设计成半径为 的圆球或圆柱体,两者间的压力角为 ,因此引起误差为.  5.环境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 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五、浮力的实验有哪些?

与浮力有关的实验 1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 考查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 大小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主要考查利用称重法 测浮力,研究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与物体所受 浮力的关系. 

3 .利用浮力测密度,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物 体浸没于水中,利用称重法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浮力,间接求出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进而求 得物体密度;二是物体漂浮于水中,利用漂浮法求 出物体所受浮力,常借用量筒求得排开水的体积及 物体的体积,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浮力,进而 可求得物体的重力、质量,最后求得物体密度

六、水的实验有哪些?

水的实验包括物理类的和化学类的,物理类的有水的动能转化实验,及水转化为动能,如水力发电,化学类的水的分解,也就是把水变成氢气和氧气

七、实验的名称有哪些?

实验名称有很多,比如初中物理为例,有以下几个。

测量平均速度,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天平的使用,测量密度,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八、可乐的实验有哪些?

1.可乐吹气球

  拿一瓶未开瓶的可乐。打开瓶盖后,把气球套在瓶口,让娃使劲不停的摇晃,气球会慢慢“吹”起来。

  

  实验原理:可乐中含有碳酸,当剧烈摇晃时就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气体。大量的气体从可乐中冒出,套在上面的气球就会鼓起来了~

  

2.可乐喷泉

  我们都知道,吃曼妥思时最好不要喝可乐。为什么?来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把可乐打开,将曼妥思丢进可乐瓶里,整瓶可乐会沸腾直至变成一个小喷泉哦!

  

  实验原理:曼妥思的成分在遇到含有碳酸成分的可乐后,将会以惊人的速度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由于反应剧烈,产生的气体让会可乐喷出很高。曼妥思的表面其实密布小孔,非常有利于气泡的产生。同时曼妥思含有明胶和阿拉伯胶这两种表面活性剂,使得液体表面张力变小,更加有利于气泡的溢出。

  .

3.可乐火箭

  用上面的玩法,还可以做一支可乐火箭哦!

  

  因为上面说过的原因,用曼妥思给“火箭”做"动力”最合适。

  

  将大量的曼妥思放进可乐中后,要迅速离开哦,场面说不定会很难控制~

  

  玩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4.泡泡制造器

  夏天快到了,又可以带小朋友尽情玩泡泡了。如果在可乐中加一样东西,能制

  造很多不一样的泡泡呢!

  

  这个物品就是:盐!

  

  当把盐倒入可乐中,会瞬间产生大量的泡泡,像一座火山喷发。

  

  实验原理:盐溶于水,破坏了原来溶解在可乐中的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平衡。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析出,形成气体,就是我们看到的气泡了。

5.可乐和牛奶

  可乐、牛奶都是我们平时最常喝的饮品。把这两者加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反应呢?

  

  也来做个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大概几个小时。慢慢地你会发现,可乐颜色越来越淡,并被沉淀到瓶底,产生像“沙子”一样的沉积物。

  

  实验原理:可乐属于碳酸类饮料,而牛奶内含有大量的钙类物质。碳酸与钙相遇,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不溶解于水的碳酸钙,就是我们看到的瓶底沉积物啦。

6.可乐熔岩灯

  把可乐和油混在一起,加入泡腾片,可以制作熔岩灯哦!像有熔岩在瓶中流动,很美。

  

  准备半瓶可乐,倒半瓶油填满,再加几片泡腾片,等待奇迹吧!

  

  真的有熔岩灯的效果哦!

  

  

  但是,如果单独把泡腾片放进可乐里,这个后果......很多小时候调皮的孩子都深有体会吧!哈哈……

九、分离混合固体的实验有哪些实验?

1: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如分离食盐与沙子的混合物。

2:升华:将固体混合物分开。如将氯化钠和碘单质分离

3: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利用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把物质分离开来。如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

4.重结晶:将粗苯甲酸提纯

十、逆向思维的实验有哪些

逆向思维是指通过颠倒传统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常常能够带来创新和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在各个领域,人们都在探索和实践逆向思维的方法,以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果。在科学、技术、商业等领域,逆向思维的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科学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逆向思维的实验有许多形式。有的科学家通过颠覆现有的理论框架,提出全新的研究假设,来挑战传统观念,以期发现新的规律和规律。有的科学家则通过逆向推理的方法,从已知结果逆向推导出可能的原因和机制,在理论上为实验设计提供支持和指导。

技术领域

在技术创新领域,逆向思维的实验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发掘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可能性。逆向工程是逆向思维的典型实践,通过反向分析产品的结构和原理,揭示其设计思路和工艺流程,为创新提供灵感和依据。

商业领域

在商业实践中,逆向思维的实验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市场的需求和机遇。通过逆向思考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企业能够更好地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逆向营销更是一种创新的市场策略,通过反向思考市场,发掘新的营销渠道和推广手段。

逆向思维的实验方式

逆向思维的实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设立对照组实验、随机分组实验等方式来测试逆向假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技术创新中,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原型验证等手段来验证逆向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商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等方法来验证逆向策略的前景和市场潜力。

结语

逆向思维的实验是当今社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颠覆传统思维模式,挑战现有规则和约定,我们能够开拓视野,发现新的可能性,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在未来的实践中,让我们勇敢尝试逆向思维的实验,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