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变压器yd1什么意思?

224 2023-12-05 05:22 admin   手机版

一、变压器yd1什么意思?

yd1在变压器的联接组别中“y”表示一次侧为星形接线,“d”表示二次侧为三角形接线。“1”表示变压器二次侧的线电压Uab滞后一次侧线电压UAB30度(或超前330度)。

变压器的联接组别的表示方法是:大写字母表示一次侧(或原边)的接线方式,小写字母表示二次侧(或副边)的接线方式。Y(或y)为星形接线,D(或d)为三角形接线。数字采用时钟表示法,用来表示一、二次侧线电压的相位关系,一次侧线电压相量作为分针,固定指在时钟12点的位置,二次侧的线电压相量作为时针。

二、角度和差公式?

计算公式:fβ= β测- β理 = β测-(n-2)×180°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测不等于理论值理,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导线计算中的闭合差是由于观测值在存在误差而产生的,因此闭合差的大小将反映出观测值的误差大小。如果闭合差过大,则表明观测值中的误差太大。为了限制观测值的误差值,在导线计算中常对闭合差给以一个容许值,通常称为限差。

三、变压器yd11和yd1区别?

变压器YD11接线与YD1接线之间的输出电压相差60度时间角,如果将YD11接线接成YD1接线方式,如果是单独供电系统,与其他电源之间没有联系,没有什么关系,照样可以供电及使用。

但是如果供电接线中还有其他电源,那么由于电压相角不同,将产生极大的穿越电流,烧毁变压器绕组。

四、变压器接法中Yd1代表什么接法?

y表示变压器绕组星形接法,n表示有中性点(普通说法就是零线)接出,你这个ynyn应该后面还有表示,因为对于普通的变压器来说一次侧(高压侧)一般不带中性点接出,二次侧(低压侧)会有中性点的接入。

按所带的符号表示,ynyn就是一次侧与二次侧都是星形接法各有一个中性点的接出,yyn表示一次侧与二次侧都是星形接法,二次侧有中性点接出。

五、角度闭合差的限差怎么算

角度闭合差计算公式:fβ= β测- β理 = β测-(n-2)×180°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测不等于理论值理,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导线计算中的闭合差是由于观测值在存在误差而产生的,因此闭合差的大小将反映出观测值的误差大小。如果闭合差过大,则表明观测值中的误差太大。为了限制观测值的误差值,在导线计算中常对闭合差给以一个容许值,通常称为限差。

六、角度闭合差计算例题?

测量学综合练习题----论述题

  1 某地区要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采用经纬仪配合半圆仪测图法,以一栋建筑物的测量为例,论述在一个测站上进行碎部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半圆仪)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于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并后视另一控制点实现定向、在碎部点上进行立尺、瞄准碎部点读数(包括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和水平角)、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高程、展绘碎部点。

  以建筑物为例,首先进行安置仪器、定向,然后依次瞄准建筑物的碎部点进行观测读数的计算,通过水平角确定方向,通过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确定碎部点位置,计算高程,然后连接各碎部点即完成了建筑物的测绘。

  2 结合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的要求,论述光学经纬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根据水平角测量原理,要测量水平角,要求仪器必须具有一个水平刻度盘和在刻度盘上的指标,同时要有能够瞄准远方目标的望远镜,能够进行对中操作的配件和能够进行整平使水平度盘水平的装置。根据垂直角测量要求,要求还具有垂直度盘。

  结合以上要求,经纬仪主要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照准部包括望远镜、竖盘和水准器,用来进行仪器整平、垂直角测量和瞄准远方目标以进行读数;

  水平度盘主要用于水平角测量时作为读数基准

  基座是仪器的底座,用于将三脚架和仪器连接在一起,并进行对中。

  3 论述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和高斯投影的基本性质。

  坐标系的建立过程为: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表面按照3度带或6度带划分为若干子带,分带后,对于每一带按照高斯投影的方法,即中央子午线与圆柱相切,将其放入圆柱内,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在等角的条件下将中央子午线及附近的元素投影到横圆柱上,然后以过极点的母线切开展为平面,就得到了该带的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中央子午线为纵坐标轴,赤道为横坐标轴,交点为坐标原点。

  高斯投影的基本性质是:

  (1)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2) 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 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4) 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4 地形图通常具有哪些应用,如何实现?

  地形图的应用主要包括:

  量取点的坐标和确定点的高程:坐标可以直接量取,高程可以通过内插实现;

  (1) 确定图上直线的长度、坡度和坐标方位角:长度可直接量取按比例尺计算,坡度由高差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方位角可直接量取或进行坐标反算;

  (2) 按设计坡度在地形图上选定最短距离:根据坡度和等高距确定等高线平距,然后依次以等高线平距为半径作圆弧,求与等高线交点,进行路线选择。

  (3) 根据地形图制作剖面图:在剖面方向量按照水平距离和通过的等高线点高程,制作剖面图。

  或:根据地形图计算平整场地的土方量:计算场地范围内每一小方格的土方量后累加即可。

  5 论述闭合导线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与方法包括:

  (1) 计算角度闭合差:闭合导线根据多边形内角和与实际测量角度和计算,测量角度之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理论值之差即为角度闭合差

  (2) 检查角度闭合差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对各角反号平均分配:

  (3) 用改正后的角度计算方位角,进而由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

  △x=lcosα △y=lsinα

  (4)计算X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理论值均应为0,坐标增量之和即分别为X和Y方向闭合差,两方向闭合差平方和再开方得到导线全长闭合差,再将其除以导线总长度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按与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

  (5)按照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6 以闭合导线为例,详细论述导线外业测量过程与内业计算的主要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主要计算方法)。

  外业观测过程:

  (1) 踏勘选点,布设导线;

  (2) 进行导线外业观测,包括测量水平角和量边;

  (3) 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准备进行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步骤与方法包括:

  (4) 计算角度闭合差并进行分配:闭合导线根据多边形内角和与实际测量角度和计算,测量角度之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的理论值之差即为角度闭合差,看角度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对各角反号平均分配:

  (5) 用改正后的角度计算方位角,进而由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

  △x=Lcosα △y=Lsinα

  然后计算X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理论值均应为0,坐标增量之和即分别为X和Y方向闭合差,两方向闭合差平方和再开方得到导线全长闭合差,再将其除以导线总长度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按与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

  (3)按照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7.用经纬仪配合半圆仪进行地形图测绘时,简述一个测站上进行建筑物测绘的主要工作步骤和绘图方法。

  以建筑物为例,首先进行安置仪器、定向,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并后视另一控制点实现定向;然后在碎部点上进行立尺,依次瞄准建筑物的碎部点进行观测读数与计算,用经纬仪瞄准碎部点读数(包括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和水平角)、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高程;进行碎部点展绘,通过水平角确定方向,通过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确定碎部点位置,在旁边标注高程;最后连接各碎部点即完成了建筑物的测绘。

  8 当采用经纬仪配合半圆仪进行地形测图时,说明测绘地形碎部点的基本过程,并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碎部点绘制等高线。

  测绘地形碎部点的过程是:(1)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并后视另一控制点实现定向;(2)碎部点上进行立尺、瞄准碎部点读数(包括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和水平角),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高程,在图纸上绘出碎部点并将其高程标在旁边。

  根据一系列地形碎部点,可以内插出等高线上高程点的位置,然后将具有相同高程的点连接成一条曲线,即得到了等高线。

七、角度闭合差允许值规范?

答:普通工程测量角度闭合差允许的误差值为:正负40”乘根号n。在野外观测完后就应立即计算闭合差值,看是否满足规范规定要求,否则,应及时现场返工重测。(正负4O秒为规定值,n为观测水平角的角顶数)。其中,三角形闭合差n为3,导线闭合差n为导线点数加2,其於图形按相应方法计算。

八、角度差的计算公式?

我告诉你吧,这个用误差传播定律求,你好好看看书上测量误差传播定律的和差函数公式,水平角=A-B ,水平角中误差与A+B或A-B无关,结果都是水

九、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

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Vβ=-fβ/n

当fβ不能被n整除时,在有效数字位允许凑整。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Vp=-fβ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导线计算中的闭合差是由于观测值在存在误差而产生的,因此闭合差的大小将反映出观测值的误差大小。如果闭合差过大,则表明观测值中的误差太大。为了限制观测值的误差值,在导线计算中常对闭合差给以一个容许值,通常称为限差。

十、时钟问题,如何理解角度差,分钟数,速度差?

假设你从时空的A时空点运动到B时空点,飞船从A时空点运动到C时空点。

在你的参照系下,AB时间间隔为1秒,AC时间间隔为2秒。

在飞船参照系下,AB时间间隔为2秒,AC时间间隔为1秒。

我现在问你,时间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明显,怎么说都是错的。这里问题的核心关键是,你手上的时钟只能测量AB的时间,测量不了AC的时间。飞船上的时钟,只能测量AC的时间,测量不了AB的时间。1秒是时钟实际变化的长度,2秒只是一个纯数学量罢了。

这是一个经典的语言学问题,而不是物理学问题。

错误的语言表述1:时间。

正确的语言表述1:时空中,2个时空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说明:谈论时间,需要指明是哪2个时空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而不能统一用时间这个词语。牛顿时代,2个时空点的时间间隔跟参照系没有关系,这时候统一用时间这个词语,从语文的角度是可以的,但是到了相对论时代,这就是一个语文的病句了。

错误的语言表述2:速度越快,时间越慢。

正确的语言表述2:变换参照系时,2个时空点的时间间隔是增加还是减小。

说明:变换参照系的时候,2个时空点的时间间隔有三种可能变化,不变,变小,变大,具体是哪种取决于选取的时空点。2维时空的洛伦兹变换是把时空的一个维度拉长a倍,另外一个维度压缩1/a倍,并不存在统一的时间间隔变大或者变小。

语文病句解释完,下边说一下物理科普书中的这个病句的来由。

2个时空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虽然会随着参照系变化而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是有一个最小值的(没有最大值),严格地说,如果可以以低光速从时空A点到达时空B点,那么AB时空点的时间间隔有一个最小数值。这个最小数值,恰好是AB空间间隔为0的那个参照系下取得的。以本身作参照系,本身静止,空间变化为0,这时候取得最小值,如果变换到非本身参照系,自然时间间隔增加。别的参照系都走了2秒了,你自身的时钟才走了1秒,结果就是时间变慢了。

说完病句的来源,再说一下这个经典问题的困惑点在哪。

上边解释来源时,说的是本身参照系下的时间间隔是最短的。以最初的例子来说,AB的时间间隔在你的参照系下取最小值,AC的时间间隔在飞船参照系下取最小值,抛开具体的时空点,统一用时间变慢变快来描述,在语文上是不成立的。用一个错误的语言来表述,产生困惑也就不奇怪了。

解答完这个问题,再补充下我自己的一些说法,很明显,具体一个时钟只能测量时钟本身的时间,时钟的运动路径仅仅是时空中的一条曲线,曲线之外的世界,是没有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存在的,只有数学意义上的坐标,而这个坐标,是可以任意取值的,只要能分析物理学就好。譬如,t-x作为时空平面,我用t=-x这条直线作为横轴,t=x这条直线作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同样可以给每个时空点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并没有什么物理学的意义。不管时间,还是空间,也是一样的。

回到AB、AC的例子,你的钟表跟飞船上的钟表,读数都是1秒,那2秒是哪来的?这个2秒,是AB所在的参照系,需要在数学上给AC一个坐标,给出来的一个纯数学的数字罢了。

所以,核心的问题在于,并不存在一个我的参照系下的普适物理时间,最多能有的只是一个纯数学的坐标时间。既然是坐标,在不同的坐标系下取不同数值,也就不奇怪了。思维再放开些,不限制运动物体的坐标系,譬如前边的t=-x和t=x这样2条光路的坐标系,再譬如极坐标系,这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时间空间这些概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