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煤炭中有什么
煤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煤中有植物细胞组成的孢子、花粉等,在煤层中还可以发现植物化石,所有这些都可以证明煤是由植物遗体堆积而成。
科学家们在地质考察研究中发现,在地球上曾经有过气候潮湿、植物茂盛的时代,如石炭纪、二叠纪(距今约3亿年)、侏罗纪(距今约1.3亿~1.8亿年)等。当时大量繁生的植物在封闭的湖泊、沼泽或海湾等地堆积下来,并迅速被泥沙覆盖,经过亿万年以后,植物变成了煤,泥沙变成了砂岩或页岩。
2. 煤炭中有什么物质
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种类要根据煤种、净度、燃烧工况等具体情况确定。
主要污染物为:SO₂、NOX(以NO₂计)、烟尘(TSP、PM10、PM2.5)、一氧化碳。
其他:砷、汞、铜、铅、铬等重金属(只限于部分煤种,砷含量超标的煤炭禁止开采)、氟化物。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
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₂),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
3. 煤炭中有什么能源
已发现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油页岩、铀、地热资源等。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92%的一次能源取自矿物能源。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石油、天然气等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的逐渐加大,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降低。
4. 煤炭中有什么能量
其实可以这么理解,都是太阳能转换为了其他能量。
1.风能:地球不同纬度和海拔、陆地和海洋接受太阳的能量不同,空气温度不同,形成冷暖空气循环,比如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2.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等,来源于远古时期动植物尸体,楼主根据生物链的知识不难发现动植物的能量根本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就是太阳能。
3.水能:就是位于高处的水的重力势能。太阳使海洋、湖泊中的水蒸发,以降雨的形式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降在高海拔处的水获得的重力势能,其实是在蒸发时由太阳能转化的。
4.其他化学能:作为生物链中的一部分,你我身上的能量也来自太阳能;我们吃的饭来自其他生物,能量来源也是太阳能;燃烧木头、树叶等,其实是燃烧生物体的组成部分,能量也来自于太阳。可见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都来源于太阳能。
5. 煤炭中有什么矿物质
有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等等,其中的挥发分和灰分分别指:
煤的重要指标有:外在水分,分析水分,灰分,挥发份,发热量,固定碳,粘结性。构成煤的元素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
1) 碳是煤中zui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
2) 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 “水分”对煤炭的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以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4) “灰分”是煤炭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是重要的煤质指标。灰分主要来自煤炭中不可燃烧的矿物质。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灰分越高,煤炭燃烧的热效率越低;灰分越多,煤炭燃烧产生的灰渣越多,排放的飞灰也越多。一般,煤和洗精煤的灰分含量相对较低。
5)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
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