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发展中国家
能源发电是碳排放主要来源
地球上的碳一直在参与碳循环过程,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运动循环往复的现象。它包括碳固定与碳释放两个阶段,前者是从大气吸收CO2的过程,称为碳汇;后者是向大气释放CO2的过程,称为碳源。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燃烧化石能源会加大向大气中释放CO2,而毁林开荒等行为则会减弱碳汇过程,从而造成平衡的破坏,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过高,气温升高。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交通运输、制造业与建筑业三个领域,分别占比43%、26%、17%。
碳排放总量下降明显
21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0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达343.6亿吨,创历史新高。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影响,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普遍减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亿吨,同比下降6.3%。
亚太地区碳排放占比过半
从各地区排放情况来看,目前,亚太地区碳排放量在全球占比较大。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亚太地区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合计占比达52%,其中中国占比30.7%,远超其他地区;北美地区碳排放量占比为16.6%;欧洲地区碳排放量占比为11.1%。
中国碳排放持续增长,美国2020年大幅下降
具体到国家碳排放量来看,中国和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家,排放量远超其他国家,但两国碳排放走势有所不同。
中国工业发展相较美国起步较晚,目前美国已经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而我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仍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仍在增长;而美国已逐渐调整能源结构,早在2007年便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已进入下降通道。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世界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打击,高碳工业发展或长或短有所停滞。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各领域复苏较快,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达到98.99亿吨,同比增长0.6%,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也提升至30.7%。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
2. 我国目前煤炭消费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
中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能源消费大国,其中煤炭又是中国能源消费中占比最大的——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在59%左右。以发电量为例,2019年中国的总发电量再次超过全球的四分之一。
其中火力发电量占比超过70%——由于中国的石油资源短缺,且价格高于煤炭,因此火力发电量中煤炭占据了主导。特别是在一些沿海省份,由于经济相对发达,但能源相对短缺,在用电高峰时期为了保证电力稳定,就基本都采用煤炭发电。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石油、天然气不足。北方地区又缺水,但北方地区最不缺的就是煤。因此建设的各大产业其能源需求往往就以煤炭为主,长此以往,使得我们对煤炭的需求量远超其他各国。
3. 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近70%
煤炭,简称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主要被人类开采用作燃料。 煤炭对于现代化工业来说,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还是轻纺工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工业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消耗一定量的煤炭,因此有人称煤炭是工业的“真正的粮食”。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4. 在中国什么能源消耗仅次于煤炭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是六大高耗能行业之一,行业能源消耗整体趋于上升,2019年可能达到5.2亿吨标准煤。从结构上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油品、电力、热力、天然气为主,以终端能源消费为例,其中煤最多,煤炭消耗总量达2亿吨标准煤以上。
鉴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的高耗能属性,国家对该行业的耗能情况予以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行业节能降耗发展。未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趋于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5.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占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 依然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占比 56.9%,石油占比 19.3%,天然气占比 8.1%, 三者累计占比 83.7%。目前已有大量国际金融机构宣布不再对发展中国家 的化石能源投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未来化石能源项目海外融资压力增大,我国能源结构亟需向清洁能源转型。
6. 中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主要依靠的是煤炭
中国能源结构有很大可能1/3是传统化石能源,剩下的2/3是可再生新能源和核能。我国能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是有三大能源核心科技在背后支持的,那究竟是哪三大科技呢?
可燃冰
自从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可燃冰以来,就一直想要将它从海底中开采出来,这种能源相比较石油、天然气而言,它单体积燃烧产生的能量值远高于其他传统能源,并且生成的气体不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
中国蓝鲸二号海上钻井平台,在2020年试采可燃冰时,创下了两个世界纪录,即在1000多米的海域中,成功做到总产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远超第二名的日本,可以说中国在开采可燃冰技术上已经是世界领先了。
特高压
人类文明的本质是能量,而能量主要的方式就是电力,针对当前石油价格变化莫测和面临枯竭的局面,美国人搞页岩油开发,而中国人却走的是发展特高压的路线。
2020年12月27日,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站正式投入运行,这将满足大规模、远距离和高效率输送电力要求,可以说中国特高压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带动经济发展居功至伟。
光伏发电
太阳是地球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来源,而如何高效利用太阳能是人类目前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难题,而中国光伏发电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从我们1958年首次成功研制出了硅单晶,到2007年中国成为生产太阳能光伏最多的国家,已逐渐成为世界光伏能源供应的主体,其中2020年光伏电池产量高达15200兆瓦,相关的产业在中国发展欣欣向荣。
总的来说,未来能源格局的变化,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提前布局,未来有很大可能主导全球新能源产业。
7. 煤炭是我国目前的什么能源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煤炭的价值大不如从前,但毕竟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煤炭的供应也关系到我国的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的稳定,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