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因素会影响煤的热值?
从成分上说:
1.碳:主要可燃成分,占50-95%,含碳越高,燃点越高,越容易着火。
2.氢:占2-4%,H的发热量很高。会占煤的一部分发热量,越大越好。
3.氧:起到助燃的作用。
4.硫:是煤中的有害成分,要避免。
5.氮:燃烧时,随着烟气一同排出,损失热量。
6.灰分:含的越少越好,是垃圾。
7.水分:对煤的燃烧有影响。含适量的水分,可以放出H,但含水太多了,着火难,烟气含水大。
8.磷:是占很少的,有的煤种基本不含,磷也可以燃烧放出热量。灰分: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 水分: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在燃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对燃烧的影响比灰分大得多。 发热量:为的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 灰熔点: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 15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 煤的硫分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 污染都相当严重。因此,电厂燃用煤的硫分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挥发分: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如原 设计燃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后,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可能因烧坏喷燃器而停炉;若原设计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发分的煤,则会因 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成熄火事故。因此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 从工业分析:1.挥发分:占15-20%,越高越好,越高发热量越高。2.固定碳:燃烧C和CO都可提供热量。3.灰分及溶渣:占2-5%,灰分高的煤,易熔渣和结焦。4.水分:如上所述
二、煤的发热量的煤的发热量?
煤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因其富含碳素而具有高发热量,故被广泛地利用。按国家标准,标准煤的发热量一般在29000~33000卡/公斤之间。在水中,煤的发热量的范围比标准煤更宽,一般为25000~40000卡/公斤。此外,煤的发热量还受湿度和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一般认为,煤的发热量大约为25000~40000卡/公斤。
三、煤的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一般会相差多少?
煤的高位发发热量比低位发热量一般会高200大卡~600大卡,而且煤炭发热量越高的煤,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会相差更大些,另外,全水分高的煤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会相差大些,因为,低位发热量减去了水蒸发需要吸收的发热量,水分越高吸收的发热量越多。
四、煤发热量1个灰分影响多少热值?
影响100大卡热值
我们都知道煤炭资源是经过上亿年的地质运动形成的。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灰分,硫分等杂质,灰分越高,燃烧值越低,一般情况下灰分高一个点就会影响燃烧值100个大卡。
五、煤炭发热量不同对燃烧性能的影响有哪些?
发热量的不同,灰分也就不一样。挥发分也就较低。所以,发热量不同,导致供应能量不同,其次,灰分会增加或减少。这些都是因素。
六、煤热量高低取决于哪些数据?
煤的发热量又称煤的热值,用来表示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所释放出来的热能,是评价煤质特性的综合指标。煤质本身的特征是决定煤发热量的主要因素。煤的成因类型,煤化程度,煤岩组成,矿物质含量高低等对煤的发热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没得发热量的高低主要由碳元素成分决定的。
七、煤中的水分与灰分,对煤的发热量有何影响?
水分过高,相当于无形中降低了单位重量的煤的发热量,而且煤产生的热量,还得加热水变成水蒸汽,降低锅炉燃烧效率,当然前提是水分过高,水分适中,对燃煤链条炉反而有一定的好的影响,因为这样煤不易从链条空隙漏下去;灰分过高,煤的发热量低,再就是不易点燃及燃尽等;再就是锅炉反平衡效率降低;硫分过高,最主要腐蚀水平烟道,再就是煤渣易结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