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州环球港广场公交车?
君庭湖畔 - 公交站 距离73米途径公交车: 813路君廷湖畔 - 公交站 距离94米途径公交车: 10路 25路 70路/70w路 80路 81路81路区间 96路/96w路 112路 207路 808路 809路810路 811路/小墩至淮海食品城 813路 815路
二、京杭运河港口吞吐量排名?
徐州港
杭州港
济宁港
湖州港
扬州港
三、中国内陆河港口排名?
中国的十大内河港口一
1、苏州港
苏州组合港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咽喉地带,背靠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东南紧邻上海,由原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
苏州港
2、南通港
南通港区东濒黄海,西南临长江,处于海、江、河联运的枢纽地位。南通口岸是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下属吕四一类口岸。
南通港
3、南京港
南京港是亚洲最大内河港口之一、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是我国沿海主要的港口,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
南京港
4、东莞港
东莞港是在1997年,国务院批准东莞沙田港与太平港合并,建设国家一类口岸,定名为虎门巷。
东莞港
5、芜湖港
芜湖港,是我国内河主枢纽港之一和国家一类口岸,以及安徽省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素有“皖南门户,长江巨埠”之美誉。
芜湖港
6、铜陵港
铜陵港位于铜陵长江大桥下游1.5公里处,是古铜都铜陵的南大门。铜陵港交通便利,公路方面:港区公路可达省内各市县,外通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大中城市,铜陵长江大桥更沟通江淮,苏北与皖南经济腹地的联系。
铜陵港
7、马鞍山港
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距长江入海口仅320公里,通航条件好。在马鞍山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沿江近海,集疏运便利、承东启西、经济腹地广阔,是安徽的东大门,皖江的第一站。
马鞍山港
8、九江港
九江港,即江西省九江市长江码头,是江西省最大的水运码头港口,为江西省第一大码头,是长江十大码头之一。
九江港
9、徐州港
徐州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和内河十大枢纽港之一。
徐州港
10、杭州港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东北部,副省级城市,浙江省省会,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航空客运中心
四、徐州为什么有两条京杭运河?
徐州有两条京杭运河的原因是,邳州至微山湖一段淤沙严重,原河段停航,新河段建成后拓宽疏浚,恢复通航。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长度181.16公里。被誉为“黄金水道”的京杭大运河横穿徐州,在境内长181.16公里,北接微山湖南连骆马湖。为充分发挥京杭运河水运主通道作用,徐州先后实施了京杭运河徐州段“三改二”、湖西航道八一大桥改建、城区段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实现京杭运河徐州段二级航道的全线贯通。2014年,国务院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将徐州港列入国家重点建设港口。
邳州到微山湖段确实有两条运河,主要是因为黄河改道山东河道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五、华东有哪些港口?
华东(East China,华东地区),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建国初期,曾为中国六大一级行政区之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后于1954年撤销。1961年,成立华东经济协作区。1978年后撤销,但仍被用作地区用名,包括(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七省一市,其中,台湾因特殊性,而单独列出,即人们常说的“华东六省一市”,行政区划代码均以3开头。
港口
上海市:洋山深水港、吴淞港
江苏省:南京港、徐州港、常州港、江阴港、镇江港、苏州港、连云港港、南通港、扬州港、大丰港、滨海港、张家港港
浙江省:杭州港、宁波港、舟山港、温州港、嘉兴港、台州港
江西省:南昌港、九江港
福建省: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漳州港、湄洲港
山东省: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龙口港、济宁港、日照港、羊口港、威海港、青岛港、烟台港、岚山港、东风港、蓬莱港
安徽省:马鞍山港、芜湖港、安庆港、蚌埠港、池州港
台湾省: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花莲港
六、徐州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是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以“国际化、高端化”为方向,徐州市将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特色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四大领域,培育“一超多强”的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完备且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布局,巩固徐州市“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到2025年,达到产值3000亿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
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之新,新在新趋势、新特点、新机遇。“十四五”时期,徐州市将强化“一核五基地”新能源产业规划布局,以经开区、高新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辐射各大产业基地,牵动各类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新能源基地以及各有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均实现产值1000亿元。
近年来,徐州市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建成了淮海大健康产业园、东湖医学产业园等平台载体。依托丰富资源优势和广阔市场空间,“十四五”时期,徐州市将着力打造“两园四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布局,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主攻生物药、现代中药、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此外,集成电路与ICT和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在“十四五”时期持续发力。
新兴产业开新花,传统产业结新果。“十四五”时期,徐州市将创新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钢铁冶金、绿色化工、建筑建材四大传统产业,努力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整体提升产业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配套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四大产业产值达到800亿至1000亿元。
抓住产业变革机遇,紧盯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是构建 “6+4+N”现代工业新体系的重要一环。结合徐州发展实际,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徐州市前瞻性提出“十四五”时期围绕安全(应急)、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领域,培育一批增长势头猛、技术基础好、投资回报高、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徐州市将不断夯实大数据产业基础,发展关键技术,提高服务能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和吸纳能力的淮海经济区大数据发展生态产业链,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