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体化防雷器的广泛应用
不是。防止雷电破坏电力设备的主要措施不是避雷针、 避雷带而是避雷器。
雷击防护就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的疏导引入到大地。
直击雷的防护
主要依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防避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
感应雷的防护
(1)电源防雷
根据楼房建设的要求,配电系统电源防雷应采用一体化防护,不同避雷器的避雷器的性能特点也不尽一致。
(2)信号系统防雷
与电源防雷一样,通讯网络的防雷采用通讯避雷器防雷。通常根据通讯线路的类型、通讯频带、线路电平等来选择通讯避雷器,将通讯避雷器串联在通讯线路上。
(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
防止雷电反击。以最短的线路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它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上,且各导电物之间的尽量附加多次相互连接。
(4)金属屏蔽及重复接地
在做好以上措施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屏蔽,重复接地等办法,避免架空导线直接进入建筑物楼内和机房设备,尽可能埋地缆进入,并用金属导管屏蔽,屏蔽金属管在进入建筑物或机房前重复接地,最大限度衰减从各种导线上引入雷电高电压
2. 新型防雷装置
架空线路导线下面(或其附近)增设的架空地线称为耦合地线。
耦合地线的作用是增大耦合系数,增大雷电流向杆塔两侧的分流,从而提高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跳闸率.
耦合地线是一种有效降低线路反击跳闸率的防雷措施。然而,对于超高压线路杆塔,为提高其线路的耐雷水平,防止反击,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是很有效的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当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有困难的时候,即采用在导线下面架设地线的方法,用以增加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耦合作用,降低绝缘子串上的过电压,从而达到降低线路断路器雷击跳闸率的目的。运行经验证明,这一效果非常显著。由于其作用的产生是通过耦合来实现的,所以,将架设在导线下方的地线叫做耦合地线。
架空地线或耦合地线,虽然它们本身与杆塔接触良好,但在带电更换作业时,某一侧或某一段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与架构解开悬空,与地电位隔离开来而产生感应电压。显然,依靠其本身接地已不够可靠,唯有将放线滑车接地,这才是稳固而又可靠的接地措施。
防雷措施
架设耦合地线:对于某些建成投运后雷击故障频发的线段,可以采用在导线下方架设地线的措施。一方面增加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耦合作用,以降低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另一方面耦合地线还可增加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运行经验证明,耦合地线对降低雷击跳闸率的作用非常显著。
3. 一体化防雷器的广泛应用于
阀型避雷针。
现在国内市场有一种多层石墨间隙避雷器,这种避雷器主要利用的是多层间隙连续放电,每层放电间隙相互绝缘,这种叠层技术不仅解决了续流问题而且是逐层放电,无形中增大了产品自身的通流能力。
这种避雷器充分发挥各种元器件的优点,在结构上一般使用数量较多的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这种结构的避雷器一般具有较高的通流能力,且残压较低。行业内也称这种结构的避雷器为一体化避雷器。
4. 防雷产品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常见的是电源防雷箱,铠域电源防雷箱主要有密封式电源防雷箱,开门式电源防雷箱,防爆型电源防雷箱,配电式电源防雷箱,矩阵式电源防雷箱等。按使用环境可分为:室外电源防雷箱和室内电源防雷箱。
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串联型和并联型。
注:所有的防雷箱都必须有可靠的接地!
产品特点
电源工作独立指示;
防雷失效指示;
劣化报警及指示; 雷击自动计数功能;
远程接口,主开关状态远程指示(可选)
双电源供电系统、上下均可进出线结构(配电式防雷箱有此功能)
采用防水、防火、防潮箱体
应用范围
,防雷箱模块采用电压开关型模块和电压限制型模块(或一体化MOV)组成。主要安装在配电房、配电柜、交流配电屏、开关箱和其它重要设备、容易遭受雷击设备的电源进线处,以保护设备免遭沿电源线路侵入的雷击过电压造成的损害;可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交通、金融、铁路、民航等系统的主电源防护。
·复合型电源防雷箱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厂矿、金融、民航、铁路等系统的主电源防雷击及过电压保护;
·建筑物总配电屏,配电柜,配电箱,须安装第一级防雷设施的环境;
·无人执守但须安装第一级带遥信指示的防雷设备的环境; 需要有第一级防雷失效指示及报警指示及雷电泄放记录环境;
·小面积但要求两级电涌保护的环境
在通信行业中,使用模块和箱式的主要区别:
模块式避雷器的优点:1、便宜,单个模块约几百元;2、小巧,体积与小型空气开关相当,3,安装方便,使用标准导轨安装;
箱式避雷器的优点:1、防火比模块式的好,特别是用于无人值守的基站这一点特别重要;2、部分性能高于模块式,特别是串联式,其限制电压较低,防浪涌电压的效果好得多。
5. 一体化防雷器的技术优势
在IEC标准中好像没有区分什么防雷器还是防雷箱,而是都叫做SPD。
只有在中国的标准中才出现了箱式SPD的概念。如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第9.2.8条:电源用第一级箱式SPD应具有劣化指示、损坏告警、热熔保护、过流保护、保险跳闸告警、遥信等功能,并可根据需要选择雷电计数功能。
第9.3.19条:小型无线通信基站SPD的选取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采用交流、信号线一体化的混合型防雷箱;2)从居民配电箱(箱内有漏电开关)取电时,应使用隔离式防雷箱;
第9.4.4条:使用箱式SPD时,引接线和接地线长度均应小于1.5m。
什么是箱式SPD呢?标准中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按照我们的理解来说就是把SPD装入到一个箱子中就形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箱式SPD,当然通常还会增加其他的一些除防雷外的额外功能如:电压显示、故障告警、雷击计数、雷电流记录等等。
其实模块式SPD和箱式SPD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其核心的作用都是防雷击造成用户的损失。有额外的功能当然好了,但是也意味着用户需要拿出更多的钱。所以要不要箱式SPD还是要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决定。
在这里想说的是在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中对于箱式SPD和模块式SPD的安装竟然有着不同的要求:
第9.4.3条:使用模块式SPD时,引接线长度应小于1m,SPD接地线的长度应小于1.5m。
第9.4.4条:使用箱式SPD时,引接线和接地线长度均应小于1.5m。
箱式SPD的引接线的长度比模块式SPD的引接线的长度可以多0.5m!
我们知道SPD的连接线的长度在做防雷工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国际IEC标准中要求的是SPD的连接线(包括这里所说的引接线和接地线)的长度之和不超过0.5m,国标GB50343-2004中的第5.4.1条里也规定了防雷器的连接线长度不宜大于0.5m。而我们的行业标准竟可以把这个要求放宽到2.5m(模块式)甚至是3m(箱式)!
这里放宽国标的依据有没有呢?当然没有,只是考虑实际上通常要做到国标、国际标准所要求的0.5m不是很容易,因此就写出了2.5m、3m这样的数据。
那么为什么箱式SPD的接线又可以比模块式SPD的接线长0.5m呢?难道是前者的残压比后者低,所以放长线也可以达到相同的保护水平?显然也不是的。原因还是考虑实际安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