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防雷装置钢绞线(钢绞线做防雷下引线时截面大小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5 18:37   点击:18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钢绞线做防雷下引线时截面大小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1) 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防腐蚀要求与避雷网、避雷带相同。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2)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

(3)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2. 钢绞线用于避雷线时,安全系数

多芯线:4~25平方毫米, 单芯线: 4~35平方毫米。防雷器种类规格很多,连接电线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防雷器连接线4——35平方毫米。   防雷器,又称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等,主要包括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防雷器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中的设备的损坏。避雷器中的雷电能量吸收,主要是氧化锌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

3. 防雷钢绞线横截面积

规范一:避雷网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要求一:架空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平方毫米的镀锌钢绞线;要求二:一类建筑物避雷网格尺寸不能超过5乘5米或4乘6米,二类建筑物避雷网格尺寸不能超过10乘10米或8乘12米。 一、避雷网和避雷带的安装规范 1、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当屋顶面积很大时,就不能只做周边一圈,中间还要把它互相连接成网格状,就叫避雷网。 

space

 2、如果接闪带是悬空架设的,则称之为接闪线;如果接闪带以网状敷设,则称其为接闪网。总之,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接闪器的一种类型,其对建筑物的保护范围的计算,都要根据滚球法的原理进行。 3、它们都是为了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避雷线适用于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mm²的镀锌钢绞线。 

space

 4、防雷规范中要求,一类建筑物避雷网格尺寸不能超过5x5米或4x6米,二类建筑物避雷网格尺寸不能超过10x10米或8x12米,三类建筑物避雷网格尺寸不能超过20x20米或16x24米。 5、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保护时,每一座房屋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可只用一根)。避雷引下线最好对称布置,例如两根引下线成"一"字或"Z"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工"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space

 二、避雷带的安装方法是什么? 1、在安装避雷带之前,应先将避雷线冷拉调整。在提升避雷线的时候,要避免出现避雷线弯曲的情况。避雷线应平直的固定在支架上,不得出现下垂、弯曲等情况,且避雷线的顶部需与建筑物保持十厘米的距离。 2、注重避雷线的焊接工作,建议使用双面焊接的方法,焊接过程中,应确保避雷线是平整、饱满的,未出现裂纹、气泡等现象,若出现以上现象,需立即对避雷线进行补焊,把药皮敲干净之后,再涂刷防锈漆和银粉。 

space

 3、经过建筑物沉降缝或者伸缩缝的情况下,应对避雷带进行防雷跨越处理。此外,安装避雷带的时候,应将其连接房顶的金属物体,如冷却水塔、透气管等,主要是在建筑物顶上的金属物体,都必须和避雷带相接

4. 钢绞线做防雷下引线时截面大小是多少

避雷针引地线要16平方铜线。

     国标规定:16mm-50mm之间,根据楼层的高度和地势以及避雷…的具体设计要求来定。

      国标规定:16mm-50mm之间,根据楼层的高度和地势以及避雷…的具体设计要求来定。

     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

   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袭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为了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所规定的来接。

5. 防雷引下线钢绞线截面积

系统的雷电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有关规定。

6.3.2 系统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房交流功能接地、保护接地、直流功能接地、防雷接地等各种接地宜共用接地网,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

2 当接地采用分设方式时,各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按设备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3 建筑防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4 机房内应做等电位联结,并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工作频率小于30kHz且设备数量较少的机房,可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工作频率大于300kHz且设备台数较多的机房,可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5 机房内应设接地干线和接地端子箱;

6 当各系统共用接地网时,宜将各系统分别采用接地导体与接地网连接。

6.3.3 共用接地系统中接地体、接地引入线、接地总汇集线和接地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接地系统中的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5m的镀锌钢材,其接地体上端距地面不宜小于0.7m;

2 接地引入线宜采用40mm×4mm或50mm×5mm的镀锌扁钢,长度不宜超过30m;

3 接地总汇集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0mm2的铜排或相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

4 接地线不得使用铝材。一般设备(机架)的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

6. 钢绞线做防雷下引线时截面大小要求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1)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防腐蚀要求与避雷网、避雷带相同。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2)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   (3)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4)采用多条引下线时,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至少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分别不得大于12m和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超过25m或高度超过40m时,也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不得大于25m。   (5)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以下0.3m至地面以上1.7m的一段引下线应加竹管、角钢或钢管保护。采用角钢或钢管保护时,应与引下线连接起来,以减小通过雷电流时的电抗。   (6)引下线截面锈蚀30%以上者应予以更换。   (7)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者人行道边沿不易小于3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