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在电力系统里边,中性点的工作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的直接接地、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等三种。其中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一直是我国配电网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1、对于一次的设备接地,主要有直接的接地,经过电阻接地和经过消弧线圈接地。
2、在220kV以上的系统中,主变压器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的,称之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3、在110及66kv系统中,主变压器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的相对比较多,称之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4、对于10kV系统而言,常见系统的有不接地系统,主要是因为电容电流较小,发生单相接地对设备损害比较小,可以带故障运行并为检修人员来提供检修时间。可以通过配备小电流选线装置来提高查找故障的速度。当然10kV经电阻接地的也比较多,一般是用于电容电流比较大的10kV系统,它通过接入电阻将单相故障电流限定在某一范围内,然后来实现动作与跳闸。
5、对于6到10kV的系统,因为设备绝缘水平按线电压考虑对于设备的造价影响不大,为了提高供电方面的可靠性,一般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扩展资料
①中性点直接接地
1)设备和线路对地绝缘可以按相电压设计,从而降低了造价。电压等级愈高,因绝缘降低的造价愈显著。
2)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单相短路时须断开故障线路,中断用户供电,影响供电可靠性.
3)单相短路时短路电流很大,开关和保护装置必须完善。
4)由于较大的单相短路电流只在一相内通过,在三相导线周围将形成较强的单相磁场,对附近通信线路产生电磁干扰。
②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1)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继续供电2小时,提高供电可靠性。
2)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对地绝缘应按线电压考虑。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后,能有效地减少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处的电流,迅速熄灭接地处电弧,防止间歇性电弧接地时所产生的过电压,故广泛应用在不适合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以架空线路为主的3-60kV系统。
③中性点不接地
1)当发生金属性接地时,接地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
2)中性点对地的电压上升到相电压,且与接地相的电源电压相位相反。
3)非故障相对地电压由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4)三相的线电压仍保持对称且大小不变,对电力用户接于线电压的设备的工作并无影响,无须立即中断对用户供电。
5)单相接地电流,等于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三倍,为容性电流。
2. 变压器中性点有几种接地方式
从电力系统分析的角度上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
大电流接地系统指的是发生不对称故障的情况下,流入或流出中性点的电流较大(十几到几十kA)的系统,一般指的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我国110kV及以上应用较广。
小电流接地系统指的是在发生如单相接地的情况下,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阻抗接地的情况下,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主要是从系统中其他支路注入的电容电流,其数量级较小(几安到数百安)。
3. 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有几种
1.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应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继电保护整定和运行要求;
2.变压器充电或停运前,必须将中性点接地刀闸推上,并使开关在断开侧的线圈中性点保持接地运行;
3.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在倒换中性点接地刀闸时,应先推(合)后拉;有关零序过流和零序过电压保护要做相应的切换;
4.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并列运行变压器在倒换操作时,不允许将消弧线圈同时接入两台变压器中性点上,应先拉后推(合);
5.当数台变压器接入双母线时,每一组母线上至少应有一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4. 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是一个不完全的说法,应当是“变压器低压绕组中心点不接地”或者“变压器高压绕组中心点不接地”。
对于民用电来讲,由于其高压侧一般都66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根据我国的规定,3-66KV电压等级都是中心点不接地系统,所以如果是指民用配电变压器的话,一般就是指低压侧中心点接地。
5. 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几种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电阻接地。
1.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一般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或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能迅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
2.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近几年来两网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电网电容电流有很大的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