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磁铁气隙中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规律
作用在电磁铁上面的衔铁上的电磁力,其大小与磁力线所穿过的磁极的总面积成正比.和和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就是说决定电磁力大小的条件是衔铁大小有关系.和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电压也有关系... 所以就是说你要是不想改变线圈匝数还要增大磁力,那么就应该在线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适当的加大电压,在就是加大铁心的接触面积,才行。
2. 电磁铁气隙中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规律
产生谐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在交流发电机里,定子、转子间气隙中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总会由于齿、槽的影响以及气隙不可能绝对均匀而导致各相电势波形虽然对称,却是非正弦波形,三相电势中含有奇次谐波;
2、即使电源电势是正弦波,但是电力线路上的许多用电设备(如非线性设备),也能产生谐波电流,谐波电流通过电力线路回流到电力电源中;
3、作用在同一线路中的数个正弦电势,如果它们的频率各不相同,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将是各个不同频率电流分量的迭加,同样会产生谐波电流。
3. 电磁铁气隙中横向磁场分布
应该是当电机负载时,电枢绕组中有了电流,并产生电枢磁动势,此时气隙磁场由主极磁场和电枢磁场共同建立,使气隙磁场发生变化;将电枢磁场对气隙磁场的影响称为电枢反应。 电枢反应的性质与电刷的位置有关。 发电机的电枢反应性质如下:电刷位于几何中心线上时,存在交轴电枢反应;电刷偏离几何中心线上时,除交轴电枢反应外还存在直轴电枢反应。 电动机的电枢反应性质与发电机的一致。
4. 霍尔效应实验电磁铁气隙中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及分布
磁场会对导体中的电子产生一个垂直于电子运动方向上的的作用力,从而在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
电磁铁部空气域,在中间位置其磁感应强度最大,向两侧逐渐降低。部空气域在同一水平面上,中间轴线区域并不一定是最大数值,而是随着空间半径的最大其磁感应强度而增大,在达到线圈位置时候起数值达到最大。
5. 电磁铁气隙中B的分布
1. 了解制作霍尔元件使用的材料;
2. 理解霍尔效应的原理, 看懂原理图, 能够利用左手定则或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各矢量之间的关系;
3. 霍尔电压与工作电流和励磁电流有什么样的关系? 如何利用霍尔效应来测量磁场? 二、 实验内容 1. 测量霍尔电压HU 与工作电流SI 的关系 移动二维标尺, 使霍尔元件位于电磁铁气隙中心位置; 调节励磁电流MI =1000mA; 调节SI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A, 记录对应的霍尔电压HU , 填入表 1。
2. 测量霍尔电压HU 与励磁电流MI 的关系 霍尔元件仍位于电磁铁气隙中心位置; 调节工作电流SI =10.00mA; 调节MI =500, 600,700, 800, 900, 1000 mA, 记录对应的霍尔电压HU , 填入表 2。 3. 测量电磁铁气隙中心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及分布情况 I =1000mA,SI =10.00mA; 将霍尔元件从中心向边缘(统一向右侧, 垂直方向不变)调节M移动, 每隔 5mm 测量相应的霍尔电压HU , 填入表 3, 同时记录铭牌上的霍尔灵敏度HK 。 三、 实验注意事项 1. 连线: 相应的部分相连, 红对红, 黑对黑, 注意线头的形状(U 型头、 接插线)。
2. 霍尔元件的位置: 用游标尺的零刻线对准主尺的中心刻线(横向对准 30mm 刻线, 纵向对准19mm 刻线), 霍尔元件就位于气隙中心。 3. 霍尔效应实验仪上的闸刀开关: 三个开关都是指向 C 型磁铁为正向。 霍尔电压的开关始终扳到正向不变, 其余两个则需要来回扳动, 扳动时注意断开测试仪的电源, 避免放电产生电火花。
4. 霍尔效应测试仪左下角和右下角的白色旋钮: 用于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
测试仪较为灵敏, 当旋转旋钮幅度太大或太快时, 示数跳动较为严重, 因此旋转时应缓慢。 5. 表 3 中最左边的 X, 是指元件移动的距离, 而非实际刻度值, 即表格中的 0 对应游标尺指向主尺的 30mm, 而表格中的 30 对应游标尺指向主尺的 0mm。 四、 数据处理要求 1. 求出三个表格中HU 的值和表 3 中每个HU 对应的磁感应强度 B 的值,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
2. 根据表 1 和表 2, 用坐标纸分别画出HSUI和HMUI图, 并用图解法求出各自的斜率; 根据表 3, 用坐标纸画出 BX图。 五、 数据处理注意事项 1. 求解HU 时, 取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求解 B 时, 取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不必写计算过程)
2. 画图时, 三个表格中已经给出的自变量为横坐标, 计算值为纵坐标; 画出坐标轴, 标注每个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的符号, 坐标轴上应合理分度; 描出所有实验点, 再连线(不论直线或曲线都应是光滑的), 最后在合适的位置写出图名;
6. 电磁铁气隙中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
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H=N×I/Le式中:H为磁场强度,单位为A/m;N为励磁线圈的匝数;I为励磁电流(测量值),单位位A;L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磁路长度,单位为m。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B=Φ/(N×Ae)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单位为Wb/m^2;Φ为感应磁通(测量值),单位为Wb;N为感应线圈的匝数;A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截面积,单位为m^2。
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H = N × I / Le式中:H为磁场强度,单位为A/m;N为励磁线圈的匝数;I为励磁电流(测量值),单位位A;L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磁路长度,单位为m.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B = Φ / (N × Ae)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单位为Wb/m^2;Φ为感应磁通(测量值),单位为Wb;N为感应线圈的匝数;A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截面积,单位为m^2.
作用在被磁化的衔铁上的电磁吸力,其大小与磁力线穿过磁极的总面积及气隙中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磁感应强度在磁极表面上是均匀的,则计算电磁吸力的基本公式为:扩展资料:电磁铁可以通电流来产生磁力的器件,属非永久磁铁,可以很容易地将其磁性启动或是消除。例如:大型起重机利用电磁铁将废弃车辆抬起。当在通电螺线管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化。磁化后的铁芯也变成了一个磁体,这样由于两个磁场互相叠加,从而使螺线管的磁性大大增强。为了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通常将铁芯制成蹄形。但要注意蹄形铁芯上线圈的绕向相反,一边顺时针,另一边必须逆时针。如果绕向相同,两线圈对铁芯的磁化作用将相互抵消,使铁芯不显磁性。另外,电磁铁的铁芯用软铁制做,而不能用钢制作。否则钢一旦被磁化后,将长期保持磁性而不能退磁,则其磁性的强弱就不能用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而失去电磁铁应有的优点。
7. 磁极气隙间磁感应强度的横向分布中霍尔灵敏度为
比如传感器的输入电压是10V,灵敏度是2mv/v,一个应变量使传感器输出10mv电压,那么在相同的应变量下,如果输入电压提高到20V,输出的电压也将提高,但是灵敏度是始终不变的。磁阻传感器又称变磁阻式传感器、自感式电感传感器,属于电感式传感器的一种。它是利用线圈自感量的变化来实现测量的,它由线圈、铁芯和衔铁三部分组成。
磁阻传感器的灵敏度,取决于线圈电感量与磁路气隙的面积或长度之比。在这里电感量面积或长度,都是和电压没有关系的物理量。
8. 电磁铁气隙中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是gs
磁通密度是磁感应强度的一个别名,它表示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的多少。
磁通量密度,简称磁通密度,
测量主机侧板底部磁通密度
从数量上反映磁力线的疏密程度。磁场的强弱,通常用磁感应强度“b”来表示,哪里磁场越强,哪里b的数值越大,磁力线就越密。
按照国际单位制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其符号为t:磁通
磁感应强度还有一个过时的单位:高斯,其符号为gs:1
t
=
10000
gs。
这个符号在技术设施中还广泛使用。通常条形磁铁两极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是几十到几百高斯。在处理与磁性有关问题时,除了要用到磁感应强度外,常常还要讨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力线数目,称做磁通量,简称磁通,用φ示。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用wb表示,以前还有麦克斯韦有mx表示。
9. 电磁铁气隙中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规律总结
公式:F=kq1q2/r^2(磁荷单位K,磁荷q)
磁铁引力的发现:人类很早已经注意到了磁现象,在西方,据说最早发现磁现象的人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史称科学元祖的泰勒斯。在古希腊,人们把磁铁矿石称作马格尼斯,泰勒斯认为马格尼斯能吸引铁是因为它有灵魂的缘故;在东方,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代就发现了磁现象。公元前三世纪在《吕乐春秋》这部古籍里已有慈石招铁的记录,意思是说磁石可以吸引铁,就象慈爱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子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