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鸿海科技(富士康)有那么强的盈利能力?

102 2023-12-17 12:50 admin   手机版

一、为什么鸿海科技(富士康)有那么强的盈利能力?

看该公司的年报你会发现,该公司的毛利率不高,但也高于一般工业企业均值,关键是该公司资金周转速度比一般企业快得;该公司2013年销售收入接近4万亿新台币,导致利润总额可观。

该集团每月支付的工资成本应该在60亿元人民币左右,从总数额来说应该是“最大慈善家”;

该集团管理能力在全球历史上无可比对象,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估计也无可比对象;

该集团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多年排国内前三;全球申请美国专利的企业,排名第八;

该集团做得好,说得不好,尤其是拒绝与媒体交往。

二、鸿海科技集团创立时间?

富士康股份母公司是台湾上市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鸿海成立于1974年,是全球3C代工服务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集团。鸿海(2317.TW)1991年于台湾上市,2016年实现收入9327.69亿元,实现净利润318.14亿元。鸿海旗下富智康集团(2308.HK)注册于开曼群岛,2005年于香港上市,截至2017年12月31日,鸿海精密间接持有富智康62.78%的股权。

三、海新鸿新能源科技怎么样?

海阳市鸿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12-06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凤大道中路3号。

海阳市鸿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0687MA3CNWA346,企业法人姜文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海阳市鸿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技术研究推广服务;空调设备的组装、销售、设计、采购及售后服务,制冷空调的安装、调试,空调工程设计及技术咨询服务;管道安装;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维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四、为什么日本惧怕鸿海收购夏普?

目前全球的液晶面板市场主要是在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之间竞争,在产量方面日本落后前三个经济体,在技术上日本则和韩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如果鸿海收购夏普的话就可能导致日本剩下的技术优势部分丧失,甚至彻底败落。

日本率先商用液晶但逐渐衰落

1961年美国RCA公司发现了液晶,1968年RCA才将这项成果对外公布。1971年瑞士发明了扭曲向列型(TN)液晶显示器,不过却是日本企业率先将这项技术逐步成熟并降低成本导入工业应用。

1973年夏普推出了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器的计算器,1973年日本声宝公司首次将液晶用于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数字显示器,1981年日本EPSON推出第一台采用液晶显示器的便携式计算机,1989年NEC推出第一台笔记本计算机。在这一段时间,日本一直都领导着全球的液晶技术发展。

1980年代液晶技术逐渐从初期的TN-LCD发展到STN-LCD(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件),1990年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件)开始导入,1992年TFT-LCD液晶技术开始大规模生产,当时NEC、松下、三洋、夏普是TFT-LCD的主要生产企业,1994年的时候这几家企业拥有9条TFT-LCD生产线,占有全球绝大多数的产能,月产能超过25万片。据1995年的报道指日本企业当时拥有全球近九成的产能。

1990年代末,随着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崛起,日本的液晶面板产业开始逐渐落后,不过在技术上却依然拥有领先的地位。到2009年的时候在大尺寸液晶面板上产量前五已经没有日本企业,夏普也只是在电视、公共显示细分行业上进入前五之内,而在显示器、笔记本电脑、上网本这些细分行业则没有进入前五。日渐衰落的日本液晶企业索尼、日立和东芝与半官方的产业革新机构(NCJ)在2011年组建了JDI(Japan display Inc.即日本显示公司)公司致力于中小尺寸显示屏的研发,与夏普一起位居全球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一二名。

韩国和中国台湾崛起

在1980年代末期韩国的LG和三星开始研发液晶技术。三星1993年正式开建第一条2代线不过费了些时间直到1995年才建成,至此三星开始了在液晶产业的征程。1996年建设3代线,1998年抢先建成全球第一条3.5代线至此在生产工艺上领先日本企业,并在这一年以近19%的市场份额超过日本的企业成为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第一的企业。

韩国另一巨头LG display在1999年与Philips合资成立LG.Philips.LCD公司(LG持股55%,Philips持股45%),率先建成第5代和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后来由于液晶面板价格下跌导致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而导致Philips逐步减持合资公司的股份,2008年该合资公司改名LG display,2009年初LG display发表声明指Philips方面已经售出全部股份。

2004年三星与索尼合作成立S-LCD液晶面板工厂,索尼方面派出工程师进入合资企业提高液晶面板品质,并共同合作开发出S-PVA液晶面板,不过有意思的是短短2年后三星却在液晶电视业务上击败索尼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企业,而到了2011年索尼由于自身业务亏损等原因被迫将S-LCD的股份全部卖给三星,而三星则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企业。到了2012年LG则超过三星成为最大的液晶面板企业并保持至今,三星则位居全球液晶面板出货第二。

中国台湾大概在1990年代末期开始建设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崛起了奇美电子、友达光电等企业。中国台湾的这些液晶面板企业主要强调购买日本和美国的技术,通过大规模建设生产线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来抢占市场份额。在强力投资下,台湾迅速从2000年的占全球TFT-LCD液晶面板的5.2%市场份额跃升到2002年的34.9%,逼近韩国的37%。台湾一度喊出要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生产TFT-LCD液晶面板最大的经济体,2003年韩国现代出售了自己的液晶业务,而台湾资本则入股了日本的IDTech,形势对于台湾来说可谓一片大好。

不过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产业布局在此时发生了作用。韩国的LG、三星等企业不但生产液晶面板,还生产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而台湾的液晶面板产业主要是为自己的代工业务服务,因此韩国企业的液晶面板业务利润较高,而且当液晶面板业务亏损的时候,LG、三星可以用其他业务弥补,而台湾液晶企业却只能自己忍受产业低谷的折磨。2006年全球液晶面板产业三星小赚,LG两个季度就巨亏6亿美元导致合资方Philips萌生退意,台湾的几个面板巨头由于那几年大量投入更是亏损严重。

2008年金融危机,三星、LG继续逆势投资,而台湾的液晶面板企业无力投资,这进一步拉大了与台湾液晶产业与韩国的差距,形成至今的韩国在技术和产量上领导全球液晶产业,而台湾以产量居次和技术上落后于日韩的情形。

中国迅速赶超

2003年中国大陆的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业务获得了液晶技术,自此大陆的液晶产业开始起步,不过步履蹒跚。2003年开建第一条5代线,2005年这条5代线开始量产。2009年开建中国大陆最先进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第一条6代线,同年开建也是大陆最先进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第一条8代线,自此大陆的液晶面板产业开始高速发展。

同是2009年TCL的华星光电筹建,汇聚了中国台湾、韩国等业内顶尖技术人才,2010年华星光电开始建设其第一条8.5代线,2011年这条生产线投产。2013年华星光电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并在2015年投产。

在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大陆液晶面板企业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刺激下,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液晶面板企业纷纷进入大陆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产量也迅速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的液晶面板生产面积将达到7000万平方米,超过中国台湾成为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生产经济体。

中国大陆不但在液晶面板产量上追赶日韩和中国台湾,在高时代生产线建设上也在赶超。京东方正建设的10.5代线是全球最领先的高时代产线,此前最高世代的产线是夏普的10代线—也是唯一的10代线,另外华星光电也在考虑建设更先进的11代线。

在先进技术研发方面,AMOLED液晶面板市场超过九成由三星占有,LG则主要研发大尺寸OLED液晶面板目前已经拥有两条OLED液晶面板生产线,韩国这两家企业都有计划大力扩张AMOLED产能。大陆的京东方和上海的和辉光电已经研发成功LTPS(低温多晶硅)和AMOLED技术,并正投入量产中。

鸿海如果并购夏普有助追赶日韩的技术优势

目前在技术上来说,中国台湾的液晶技术要落后于日韩,而夏普恰恰是掌握液晶先进技术的企业之一,甚至可能会落后于大陆,所以如果鸿海能成功并购将有助于中国台湾追赶日韩的技术优势。

其实在2006年的时候友达光电是最先量产如今被三星视为技术优势的AMOLED液晶面板的,不过由于成本过高以及2006年全球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业务亏损而不得不解散AMOLED研发团队。到2008年的时候想再追赶已经难以跟上,而且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台湾的液晶面板产业造成了重击,在时间和资金上难以追赶。

鸿海旗下的群创光电成立于2003年,借助鸿海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优势,群创发展迅速。2003年群创光电与统宝光电合并,2010群创光电宣布与台湾中国台湾两大液晶面板企业之一的奇美电子合并并且保留奇美电子的名称,2012年奇美电子正式改名为群创光电。

鸿海2012计划入股夏普,看中的正是夏普的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铟镓锌氧化物)技术,IGZO被视为唯一可以与三星的AMOLED相比拼的技术,如果鸿海能并购夏普将能迅速拉近与三星的技术差距。

同时鸿海作为苹果的代工厂也希望苹果能采用自己的液晶面板,这样将能为自己在争取下一代iPhone的订单带来优势,也能增加利润。据了解iPhone7尚未确定会用AMOLED还是IGZO液晶屏,如果采用AMOLED液晶屏就只能采用三星的液晶屏。

中国台湾在产量上已经难以与中国大陆竞争,眼下中国台湾拥有的技术优势相比大陆也很微弱,而且大陆在强力投资下在AMOLED和LTPS技术上正在紧追日韩,鸿海如果成功并购夏普既获得了IGZO技术,也因此一跃成为中小液晶屏市场份额第二的企业,帮助台湾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都获得优势。

不过日本JDI公司也正是担心技术外流,很可能并购夏普,不希望夏普被日本以外的企业收购,日本方面称IGZO是日本液晶产业的希望,JDI的最大股东日本产业革新机构(NCJ)及其背后的经济产业省也不希望日本的技术向海外流失,因此鸿海并购夏普案依然存在较大变数。

五、鸿海科技集团是做什么的?

鸿海科技集团是一家台湾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其业务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计算机、音响、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通信设备、半导体、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制造。鸿海科技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及设计制造能力,其客户包括苹果、戴尔、惠普等知名品牌。鸿海科技集团致力于提供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六、鸿准科技好吗?

成都鸿准科技有限公司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是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 的很好公司.

七、鸿海科技布沙发清洗剂推荐

鸿海科技布沙发清洗剂推荐

介绍

鸿海科技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清洁产品的公司,其布沙发清洗剂备受消费者青睐。无论您是需要清洁家庭布沙发还是商业场所的家具,鸿海科技的清洗剂都能提供出色的效果。

产品特点

鸿海科技布沙发清洗剂具有以下特点:

  • 强力清洁:清洗剂能深入布沙发的纤维中,有效去除污渍和异味。
  • 安全无害:鸿海科技清洗剂采用环保成分,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使用时无需担心。
  • 温和不伤布料:清洗剂的特殊配方能够温和地清洁布料,不会损坏布沙发的质地和颜色。
  • 易于使用:清洗剂操作简单,只需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即可。

使用方法

使用鸿海科技布沙发清洗剂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先将布沙发表面的尘埃和杂物清除。
  2. 将清洗剂喷洒在布沙发表面,覆盖整个区域。
  3. 使用清洁布或刷子将清洗剂均匀涂抹在布沙发上,可轻轻打圈按摩以增强清洁效果。
  4. 让清洗剂在布沙发上停留几分钟,待污渍溶解。
  5. 最后,用湿布将剩余的清洗剂擦拭干净,让布沙发自然风干。

注意事项

在使用鸿海科技布沙发清洗剂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 请先在不显眼的位置进行试用,以确保清洗剂不会对布料造成损伤。
  • 避免将清洗剂接触到眼睛或口腔,如不慎接触,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生建议。
  • 清洗剂应远离儿童的接触,避免误食。
  • 在清洗布沙发时请注意通风,以免清洗剂的气味过于浓烈。

结论

总而言之,鸿海科技布沙发清洗剂是一款性能出色的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强力清洁效果、安全无害的成分以及温和不伤布料的特点,使其成为清洁布沙发的理想选择。无论您是需要清洁家庭布沙发还是商业场所的家具,鸿海科技布沙发清洗剂都能帮助您轻松恢复家具的干净与美观。

八、鸿海集团股权架构?

鸿海集团的股权架构

鸿海集团最大的股东是郭台铭,占有13.42%的股份,其他股份被其他若干个小股东共同占有。鸿海科技集团的旗下子公司有富士康,富士康每年的全球生产额不少于3000亿

九、鸿海集团上市了吗?

上市

鸿海是在台湾上市的,总部在台北的土城,大陆的富士康只有FIH即富士康国际控股公司在香港上市,市值的话不清楚

十、鸿海董事长?

刘扬伟,现任鸿海集团董事长,鸿海S次集团总经理兼京鼎董事长。

刘扬伟半导体资历丰厚,曾创办Intel。2007年,加入鸿海并担任郭台铭的特别助理,此后获得了郭台铭的极大信任。2017年以来,刘扬伟一直担任鸿海芯片业务的负责人,该业务被称为“ 半导体子集团”。2019年7月-任鸿海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鸿海半导体次集团总经理,夏普公司董事会成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