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相电源测量接法?

196 2023-11-26 19:46 admin   手机版

一、三相电源测量接法?

三相电源测量接线方法如下:

Y形接法或星形接法

在三相120°系统中,要求3根线传送功率,而在其它方式下则要求6根线。要求的铜缆数量减少了一半,导线传输损耗也将减半。

拥有公共连接的三相系统通常称为“Y形或星形”接法。

公共点称为中性点。为安全起见,这个点通常在电源上接地。在实践中,负载并不是完美均衡的,要使用第四条“中性”线传送得到的电流。如果本地法规和标准允许,中性导体可能会比三条主导体小得多。

Y形接法或星形接法 - 三相四线

三角形接法

上面讨论的三个单相电源也可以串联起来。在任何时点上,三个120°相移电压之和都是零。如果和为零,那么两个端点都处在相同的电位,可以联接在一起,使用希腊字母Δ表示,称为三角形接法。

任意时间的瞬时电压之和为零

三角形接法 - 三相三线

Y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比较

Y形接法用来为家庭和办公中使用的日常单相设备供电。单相负载连接到线路和中性线之间Y形的一条腿上。每个相位的总负载尽可能多地共享,以便为主三相电源提供均衡负载。

Y形接法还可以为更高电压上更高的功率负载提供单相或三相电。单相电压是相位到中性电压。另外还提供较高相间电压,黑色矢量所示。

V phase-phase = √3 x V phase-neutral

三角形接法最常用的情况是为功率较高的三相工业负载供电。然而,通过沿着变压器线圈进行连接或“分接”,可以从三相三角形电源中获得不同的电压组合。例如,在美国,240V三角形系统可以有分相或中心分接线圈,提供两个120V电源(图9)。为安全起见,中心分接点可以在变压器上接地。在中心分接点和三角形接法的第三条“高脚”之间,还提供了208V电压。

三角形接法,采用“分相”或“中心分接”线圈

功率测量

在交流系统中,功率使用功率表测量。现代数字采样功率表,把多个电压和电流的瞬时样点乘在一起,计算瞬时功率,然后取一个周期中瞬时功率的平均值,表示有功功率。功率表将在广泛的波形、频率和功率因数范围上,准确测量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无功负载、功率因数、谐波等等。为使功率分析仪提供良好的结果,必须能够正确识别布线配置,正确连接功率分析仪。

二、怎样测量三相电源的abc相?

需要用专用的相序表来测量,三相表笔分别接触电源三相,按住测试按扭,如果表记正转,则被测三相电源为正相序,也就是说电源依次为ABC相。 给CPU加压能够提高超频成功机率、增强工作稳定性几乎是一条定律,这其实是一种假象,电压越高CPU运算出错的机率就越大,高压极限超频一般都仅能跑SuperPi,无法长时间稳定运行。因此更多的超频玩家关注的就是一颗CPU在不加压的情况下能超到多少。

三、为什么三相电动机的电源可以用三相三线制,而照明电源必须用三相四线制? ?

因为三相电动机的三相线圈都是一样规格的,叫做对称负载.

在对称负载下,三个线圈的公共接头的对地电压是0,此时中线上没有电流,所以可以省去中线.

多出的那根中性线就是为了保证加在每相负载上的电压是一样的,

当你连接非对称负载时,如很多组不同功率的电灯,如果负载阻抗不一样且没有零线,那么其实中点的电压就不为0了,此时会导致一些负载上的电压异常,导致不能正常工作

四、什么叫三相电源?与单相电源有什么区别?

三个单相交流电按大小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度排列,就是三相交流电源。

五、三相电源滤波器的性能特点有哪些?

三相电源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滤除电源中谐波和噪声的电器,它可以使电源输出的电压更加稳定和干净。其性能特点包括:

滤波效果好:三相电源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电源中的谐波和噪声,从而减少电源输出的波动和噪声干扰,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适用范围广:三相电源滤波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三相电源系统,包括变频器、UPS、电力系统等,可以在各种工业和商业应用中使用。

低损耗:三相电源滤波器在滤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较小,因此对电源系统的功率影响较小,能够保持电源系统的高效性。

高可靠性:三相电源滤波器通常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长时间运行而不易出现故障。

安全性高:三相电源滤波器可以滤除电源系统中的谐波和噪声,从而减少对电气设备的损坏和火灾风险,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三相电源滤波器具有滤波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低损耗、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器设备。

六、三相主电源和备用三相电源的接法?

需要双向刀闸,中间接负荷(或配电柜),上下两端各接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任何情况下只能接通一路电源,保障安全。

七、如何辨别三相电源的相?

如果有标准源比对,就很简单,用万用表交流档(量程大于500V),一个表笔接标准源的某一相(比如A),用另一个表笔依次接触待测的3相,读数为0时所接触的相就是与标准源相同的那一相(A) 如果没有可比对的标准源,则用示波器只能判断相序(相位依次排列的顺序),不能确定是哪一相。

八、三相电源的效率?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2与输入功率P1的比值称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效率,一般用η表示,即

从使用的观点来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效率越高,说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损耗越小,越节约电能。但过高的效率要求将使电动机的材料和成本增加,同时使得制造工艺的难度增大,因此在产品技术条件中应合理地兼顾这两方面。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运行中,效率是变化的,其大小与负载大小有关。空载时效率为零,负载增加,效率随之增大。一般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时的效率通常在73%~94%之间,对常用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效率约在75%~10O%时,额定负载范围内达到最大值,而且在此范围内效率变化不大,运行最经济

九、三相电源怎样连接三相水泵的,?

使用一个32安培的3p的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接在总开关的下方。然后把潜水泵的电源线接在断路器的下方。ABC分别接入断路器的下方。地线可以不接。(潜水泵外壳已经在水里接地了)

十、三相 380V 的电机采用三相 220V 的电源可不可以?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给出结论:

从问题描述看,题主仅仅考虑了电机是否能使用220V三相电,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电机轴上输出转矩T,以及电动机的运行电流。我们看到,题主给的参数中完全没有关于电流的任何讨论。如果真把电动机用于220V三相电,则电动机的转矩会下降近三倍( )。电动机的运行电流会加大,电动机的温升急剧增高,直至过热损毁。

我们开始讨论。我们看下图:

图1:电动机转矩表达式

图1的公式摘自我的书《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原理及其控制技术》第1章表1.22。

由电动机的转矩公式可以看出,电动机转矩T与电压U的平方成正比,与电机绕组的极对数成正比,与电源的频率成反比。由此引出电动机的三种调速方法,即改变电动机电压调速,改变电动机绕组极对数调速和改变电源频率调速。

改变电动机电压调速的典型代表就是电动机的星角起动、自耦变压器起动和软启动器起动。

我们再看电动机的电流-时间特性。电动机绕组电流与运行时间的特性,叫做电动机的安秒特性,如下:

图2:电动机的安秒特性(黄色线)

由图2我们看到,电动机加载电压起动,当转子还未旋转时,电动机的电流达到最大值Ip。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升高,电动机电流开始下降,在中间的电动机起动阶段,电动机的电流大约为额定电流的4到8.4倍,一般取为6倍。当电动机的转速到达额定值,电动机的电流减小到它的额定值Ie。

现在,我们来看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出现的短时过载现象,这个问题与题主的主题有点关系。

我们让电动机在6倍额定电流条件下起动和运行,会发生何种情况?

电动机在6倍额定电流条件下的运行曲线,叫做t6曲线。t6曲线的意义在于:曲线给出了冷态下的电动机以6倍额定电流允许运行的时间。下图就是电动机的t6曲线:

图3:电动机的发热曲线

图3中,横坐标是电动机的发热电流倍率is,纵坐标是时间。我们看到,电动机在较大电流下运行的时间并不长。

t6曲线又叫做堵转曲线,其实就是严重过载现象。若电动机是从冷态起动的,则允许电动机起动两次;若电动机是从热态起动的,则只允许电动机起动一次。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选择电动机从冷态起动。

由于低电压的原因,使得运行电流增加,等效于正常电压下的电动机严重过载。

任何一款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都有按t6曲线对电动机实施的过载保护,保护参数包括:

1)电动机起动电流倍数即Is/In;2)冷态下最大起动时间;3)热态下最大起动时间;4)电动机的环境温度

例如:若电动机的功率是110kW,其对应的热过载保护参数基本信息是:电动机起动电流倍数,一般取Is/In= 7.5; 冷态下最大起动时间,一般取30秒;热态下最大起动时间,一般取 15秒 ;电动机环境温度,一般取 40℃。当电动机起动时,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就根据基本参数形成的t6曲线实施保护,若电动机起动超时将产生脱扣信息驱动交流接触器跳闸。

最后总结一下:结合图1到图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如果提供给电动机的电源电压持续保持为低值,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将下降,无法有效地拖动负载。同时,电动机的运行电流将加大。

2)电动机运行电流加大后,电动机的发热将趋于严重。

3)在低电压运行条件下,电动机的实际运行曲线可以参考t6曲线。

总之,将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的电动机,强制性地运行在220V三相电压下,是非常不明智的。若作为知乎上不关痛痒的讨论是可以的,但在实际状态下,若也这样使用,等效于让电动机严重超负荷运行,其后果就是电动机损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