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磁共振稳压电源(铁磁谐振稳压器)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6 00:08   点击:24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铁磁谐振稳压器

铁磁谐振产生的条件一般有:

1、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2、非线性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组成振荡回路。回路线性状态时的自振频率小于某此低频谐振频率,当铁芯饱和而电感减小时,回路自振频率增加,恰好等于某此低频谐振频率;3、振荡回路中的损耗足够小,所以谐振实际发生在系统空载或轻载时;

4、电感的非线性要相当大;

5、有激发作用时,即系统有某种过电压、电流的扰动,如跳、合闸,瞬间接地、瞬间短路等。

动作判据:

1、谐振判据:17HZ谐波电压≥17V,25HZ谐波电压≥25V,150HZ谐波电压≥33V.

2、接地判据:基波电压≥30V。

3、过压判据≥120V。

铁磁谐振发生后常常引起电压互感器(PT)烧毁、爆炸等恶性事故。原因是电力系统中有大量的储能元件,如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电抗器等电感元件,电容器、线路对地电容、断路器的断口电容等电容元件。这些元件组成了许多串联或并联的振荡回路。在正常的稳定状态下运行时,不可能产生严重的的振荡。但当系统发生故障或由于某种原因电网参数发生了变化,就很可能发生谐振。例如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其中一相断线接地,受电变压器和相间电容;电压互感器和线路对地电容;空载变压器和空载长架空线路电容所形成的振荡回路,都有可能发生谐振。

谐振常常引起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电压。电压互感器一类的电感元件在正常工作电压下,通常铁芯磁通密度不高,铁芯并不饱和,如在过电压下铁芯饱和了,电感会迅速降低,从而与电容产生谐振,也就是常说的铁磁谐振。铁磁谐振不仅可在基频(50HZ)下发生,也可在高频(170HZ)、低频(17HZ,25HZ)下发生。

正常运行时,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电压(3U0)理论上是0V,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也不会超过10V。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3U0将迅速升高,达到30到120V,形成过电压。当系统上电时,由于三相不同期等原因,会在电压互感器中产生很大的谐波电流,导致互感器内部铁芯饱和了,造成二次侧的波形发生畸变,当畸变足够大时,就形成了铁磁谐振。

2. 磁共振稳压器

供电芯片。

rt8065是供电芯片。一种基于电磁共振技术的电能发射和电能接收芯片,发射芯片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对外发射,如330MP05S等。特点是集成度较高,外围电路极少,接收芯片的作用是将磁能转化为电能供电器使用。

3. 谐振式磁饱和稳压器

分类:分以下四大类:

交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

逆变式稳压电源

开关稳压电源

交流稳压电源

又称交流稳压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各工业、科研领域后,各种电子设备都要求稳定的交流电源供电,电网直接供电已不能满足需要,交流稳压电源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常用的交流稳压电源有:

①铁磁谐振式交流稳压器。由饱和扼流圈与相应的电容器组成,具有恒压伏安特性。

②磁放大器式交流稳压器。将磁放大器和自耦变压器串联而成,利用电子线路改变磁放大器的阻抗以稳定输出电压。

③滑动式交流稳压器。通过改变变压器滑动接点位置稳定输出电压。

④感应式交流稳压器。靠改变变压器次、初级电压的相位差,使输出交流电压稳定。

4. 铁磁谐振稳压器工作原理

中性点消谐电阻器工作原理:其本质是一种高容量非线性电阻器,起阻尼与限流的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限制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的效果。

如果6~35kV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母线上Y0接线的TV一次绕组,成为该电网对地唯一金属性通道。电网对地电容通过TV一次绕组有一个充放电的过渡过程。

5. 铁磁谐振式交流稳压器

  一、铁磁谐振过电压现象:三相电压不平衡,一或两相电压升高超过线电压。  二、消除办法:改变系统参数。  (1)断开充电断路器,改变运行方式。  (2)投入母线上的线路,改变运行方式。  (3)投入母线,改变接线方式。  (4)投入母线上的备用变压器或所用变压器。  (5)将TV开口三角侧短接。  (6)投、切电容器或电抗器。

6. 励磁稳压器

使用的是电压调节器进行稳压。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电压调节器调整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发电机稳压的本质就是将发动机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旋转机械能,发电机利用晶闸管稳压,将此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速度控制系统通过调节供油来调节发动机转速,即电的频率,并以固定频率调节输出有功功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