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源滤波电路
信号滤波器用来从输入信号中过滤出有用信号滤除无用信号和噪声干扰。其原理是利用电路的幅频特性,其通带的范围设为有用信号的范围,而把其他频谱成分过滤掉。
而电源滤波器则是用来稳定电源的输出电压,基本可以理解为阻碍交流,导通直流。如果是交流电源,则通带是某一单一频率。
概括一下:
两者区别为:信号滤波器用来过滤信号,其通带是一定的频率范围,而电源滤波器则是用来滤除交流成分,使直流通过,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稳定;交流电源则是只允许某一特定的频率通过。
2. 电源滤波器
220v滤波器电流选择是根据负载电流而定的,为不使滤波器过度发热,滤波器电流一般选为负载电流1.2倍。而日常用的一般取10安电流的滤波器。谢谢大家参考
3. 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指的是所允许的频带内的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时,幅值增大的倍数。若通带增益为K,则通过的信号其幅值增大K倍。
通带电压增益指能够通过的信号频率的增益,低通滤波通带增益可以用f为0时的增益来计算。
增益幅度不为零的频率范围叫做通频带,简称通带,增益幅度为零的频率范围叫做阻带。例如对于LP,从-w1当w1之间,叫做LP的通带,其他频率部分叫做阻带。通带所表示的是能够通过滤波器而不会产生衰减的信号频率成分,阻带所表示的是被滤波器衰减掉的信号频率成分。通带内信号所获得的增益,叫做通带增益,阻带中信号所得到的衰减,叫做阻带衰减。在工程实际中,一般使用dB作为滤波器的幅度增益单位。
4. 直流电源滤波电路
3种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π形滤波电路三种。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若滤波电路元件仅由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组成,则称为无源滤波电路。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若滤波电路不仅由无源元件,还由有源元件(双极型管、单极型管、集成运放)组成,则称为有源滤波电路。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
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由电抗元件组成,如在负载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器C,或与负载串联电感器L,以及由电容,电感组成而成的各种复式滤波电路。
滤波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滤波分经典滤波和现代滤波。
当流过电感的电流变化时,电感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将阻止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电感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反,阻止电流的增加,同时将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磁场能存储于电感之中;当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同,阻止电流的减小,同时释放出存储的能量,以补偿电流的减小。因此经电感滤波后,不但负载电流及电压的脉动减小,波形变得平滑,而且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增大。
经典滤波的概念,是根据傅里叶分析和变换提出的一个工程概念。根据高等数学理论,任何一个满足一定条件的信号,都可以被看成是由无限个正弦波叠加而成。换句话说,就是工程信号是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线性叠加而成的,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叫做信号的频率成分或叫做谐波成分。只允许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正常通过,而阻止另一部分频率成分通过的电路,叫做经典滤波器或滤波电路。
5. 有源电力滤波器
1.额定工作电压:380V/220V,50Hz
2.额定谐波补偿容量:50A/100A/150A/200A
3.整机功耗:小于容量的3%
4.抑制谐波效果:达到国标要求,稳态THD可降低至5%以下
5.额定绝缘电压:3000V AC,2500V DC
6. 直流滤波器
使用万用表电阻计测量电阻来判断好坏:同一颜色的输入-输出线应分别短路。不同线色的输入线和输出线应分别打开。如有第三根线(地线),应将不同线色的输入线和输出线与地线打开。
万用表电阻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敏感的磁电直流安培计(微安表)作为磁头。当一个小电流通过仪表时,就给出电流的指示。
然而电表头不能携带大电流。因此为了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需要在表头上并联或串联一些电阻进行分流或降压。
7. 直流电源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只允许低频率的信号通过,抑制高频率的成分。直流电源频率为零,高频分量是无用的,必须滤除。尤其是开关电源,高频干扰较大。
8. emi电源滤波器
电源滤波器,又名“电源EMI滤波器”,或是“EMI电源滤波器”,是一种无源双向网络,是一种对电源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的电气设备。
电源滤波器是针对电源端口电磁骚扰的特点而设计的,一般是由电感、电容、电阻或铁氧体器件构成的频率选择性二端口网络,实际上是滤波器的一种,按照工作原理称之为反射式滤波器。它可以在滤波器阻带内提供了高的串联阻抗和低的并联阻抗,使它和噪声源的阻抗和负载阻抗严重不匹配,从而把不希望的频率分量发射回噪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