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相可控硅触发器怎么接可控硅
参考电路,额定电流20安培,最大可达25安培,该充电器主回路采用单相可控半波整流电路,因元件SCR正向导通转为承受反压时,在反向阻断能力恢复过程中,元件承受很大的换向电压。为保护可控硅元件,设有电容C2和电阻R3串联的过压保护,同时也可以缓和因正向电压上升过大而造成的元件误导通。
触发电路由双基极二极管BT、电容C1组成弛张振荡电路,输出经脉冲变压器B送至SCR控制极(参见线路图)。
可控硅SCR接入交流电路工作,控制极脉冲必须与电源同步,为简化线路,采用电阻R2降压,硅二极管D整流,作同步电源。
触发器工作电压直接取自被充电瓶,只要有6伏左右,触发器即能正常工作。同步工作电压采用此种方法,节省了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电路,使线路简单。同时,还具有自保护作用,即在外界短路或电瓶极性反接时,使可控硅不能触发。只有排除上述故障后,才能恢复正常工作,因而不会因短路、极性反接等而造成元件损坏。
在交流接触器线圈上增绕一层绕阻,产生6伏电压,作指示灯电源。采用电流较小的XDX—1型指示灯。
脉冲变压器B采用锰锌铁氧体磁盒,外径25毫米,用直径0.27毫米高强度漆包线,初级和次级各绕80匝,初次级间应有良好的绝缘。
充电器调试简单,用一只6伏电瓶,调电位器W2和W1电流表应有充电电流指示,否则可调整R1。然后,多串几只12伏电瓶,也应能工作。同时,测量BT发射极电压,应·在16~20.5伏之间,否则检查稳压管DW是否良好。发热元件应远离半导体元件。
图2是另一种参考电路。
2. 三相可控硅触发器怎么接可控硅电路
要看应用场合和控制要求而定。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带熔断器的闸刀开关,闸刀合上,电机起动;闸刀拉下,电机停止。
一般的可以采用磁力起动器控制,磁力起动器主要由电源开关一个、熔断器三到五个(容量小的电动机,只要主电路用三个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容量大的电动机常常控制电路再配两个熔断器作为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主接触器一个、热继电器一个、起动按钮一个、停止按钮一个组成。
还可以在磁力起动器的基础上再加三个指示灯:电源、起动、停止指示灯,停止指示灯也可由电源指示灯兼带指示。
复杂的就很多了,有用无触点元件(如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元件控制的),有用PLC控制的,有用单片机控制的,还有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的。
3. 可控硅触发器工作原理
跨接器:就是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基本电路及其原理是一组正反相并联的可控硅串联一个放电电阻后再并联在励磁绕组两段,当可控硅的触发器电路检测到转子过电压后,立即发出触发脉冲使可控硅导通,利用放电电阻吸收过电压能量。
4. 可控硅触发器电路图
温控电路中的调功,就是调整加热功率,是通过调整可控硅导通角实现的,实质就是调整输出电压,是一种连续可调的电力器件,不是通断方式,所以控温精度比较高,叫做移相触发器,不同于通断调整,那种叫过零触发
5. 三相可控硅触发器怎么接可控硅线
可控硅调功器以可控硅(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为基础,以智能数字控制电路为核心来控制电源功率。其通过对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精密控温。并且凭借其先进的数字控制算法,优化了电能使用效率。对节约电能起了重要作用。
6. 三相可控硅触发板
3相电力调整器主要是通过可控硅来调节控制加热。
三相调压器(又称晶闸管电力调整器、可控硅电力调整器或简称电力调整器)是一种可调的自耦变压器,可作为带动三相负载的无级平滑调节电压设备。
主要工作原理是将四层三端半导体器件,接在电源和负载中间,配上相应的触发控制电路板,就可以调整加到负载上的电压、电流和功率。主要用于各种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调整,既可以“手动”调整,又可以和电动调节仪表、智能调节仪表、PLC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合,实现对加热温度的恒值或程序控制。
7. 可控硅触发器接线图解
可控硅需要在控制极施加触发电压才能导通,在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中,改变触发脉冲相对输入交流波形的位置,可使可控硅得到不同导通角来改变输出电压。
这种能移动触发位置的电路就是移相触发,最简单的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可控硅不能直接调节输出电流,只能通过改变输出电压间接调节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