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3v转5v电平转换芯片?
最常用的3.3V与5V电平转换芯片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CD4504,这个芯片可以实现6通道TTL与CMOS电平转换。
不过,这种芯片比较难买,因为用量很少,国内也没有相应的替代芯片。现在包括单片机在内的逻辑芯片引脚的电压容忍度都很高,可以兼容3.3Ⅴ和5V电平,不需要添加电平转换芯片。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3.3Ⅴ引脚和5V引脚上串接一支330欧姆左右的电阻,就可以保证两种电源电压芯片的正常数据交互。
二、怎样实现5V电压到3.3V电压的转换?
5V转3.3V,直接加个LDO就行了,例如1117-3.3或7133之类。
±10V则需要相应的升压/反压芯片,或电荷泵。如果你的3.3V、±10V都是液晶屏所需的话,也可以用单片的专用液晶驱动芯片,能够一片产生多路输出(3.3V、+2~+19V、-2~-19V)。
三、单片机3.3v怎么电平转换成5v?
问题问得太简单,信息量有点少。
信号电平转换的话,这里举一个I2C电平转换的例子,使用MOS管实现,举例电路的转换电压就是3.3V和5V互转。电路图如下,详细的介绍看这篇文章。四、大神们怎么把5v电压转换成3.3v电压?
限流电阻串联于电路中,可起到起分压作用。直流5V电压经一限流电阻降为3.3V,用限流电阻,就要知道要使用多大的电流.知道多大电流了,就可以。按照这个公式计算: 限流电阻 R=(原来电压-后来电压)/ 使用电流 R的单位是欧姆。
五、最近在想如何能将5v的电平转换为3.3v左右?
主要看是模拟量还是数字开关量信号了
这种光电开关高低电平变换表示状态改变,可以接单片机数字IO口,状态为输入。
需要考虑电平转换,单片机IO口一般为3.3v/5v电平,还有线路GND共地。
如果需要做线路完全隔离,可以加入光耦器件隔离。
六、5v变3.3v简单的方法?
Wrz。
5V转换3.3V电平常用的几种简单电路
平时用到的MCU大多是3.3V供电的,所以和外围电路的5V转换就变得很必要,接下来介绍几种5v与3.3v的双向电平转换电路。
1、用mos管搭建的转换电路
栅极G连接低电源电压VCC3.3v
源级S接"低电压"端总线线路SDA1
漏级D接"高电压"端总线线路SDA2,R为上拉电阻。
判断电平状态:
SDA1为低电平时(0V),MOS管导通(VGS>阈值时,2N7002的Vth为2V左右),SDA2输出为低电平;
SDA1为高电平时(3.3V),MOS管截止,SDA2端输出为高电平(5V),被上拉电阻所拉高;
SDA2输出为低电平时,由于MOS管内二极管导通,从而MOS管导通,SDA1输出也为低电平。
实现了5V和3.3V之间的电平转换。
2、通过三极管搭建
判断电平状态:
3.3V端为高电平时,Q1导通,Q2截止,5V OUT通过R3上拉到5V系统,为5V高电平;
3.3V端为低电平时,Q1截止,Q2导通,Q2集电极被拉到低电平,5V OUT系统为低电平。
3、利用二极管的钳位作用
判断电平状态:
5V系统(5V IN)为高电平时,D1阳极保持3.3V+二极管正向压降的电平。输入5V高电平,输出为3.3V高电平;
5V系统为低电平时,D1没有钳位作用,经R1连接到3.3V系统为低电平。
还有其他多种电平电平转换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上面这几种电路都很简单,可以实现5v和3.3v之间的通信和控制。曾经做过的电路上5V TTL电平和3.3VMCU直接相连了,也不影响实际测试应用,但是需要注意有时候负载效应可能引起电路工作不正常,因为有些TTL电路需要下一级的输入阻抗作为负载才能正常工作。为了工作的稳定性还是应用5V和3.3V的电平转换。
七、5v转3.3v的常用芯片?
LM1117是一个常用的5V转3.3V的芯片。
LM1117是一种线性稳压器,非常适合于将5V电源转换为3.3V电源。
这个芯片可以提供高达1A的电流,因此适用于许多应用程序。
除了LM1117之外,还有其他可用于将5V转换为3.3V的芯片,如TPS79633。
但是,LM1117是最常用的转换芯片之一,因为它易于获得,价格实惠,性能良好,具有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八、我想找个单片机外围用的3.3V到5V互相转换的芯片?
不就是电平匹配么?一定要用芯片?
我是搞研发的~我说说所有的电平转换方法,你自己参考~
(1) 晶体管+上拉电阻法
就是一个双极型三极管或 MOSFET,C/D极接一个上拉电阻到正电源,输入电平很灵活,输出电平大致就是正电源电平。
(2) OC/OD 器件+上拉电阻法
跟 1) 类似。适用于器件输出刚好为 OC/OD 的场合。
(3) 74xHCT系列芯片升压 (3.3V→5V)
凡是输入与 5V TTL 电平兼容的 5V CMOS 器件都可以用作 3.3V→5V 电平转换。
——这是由于 3.3V CMOS 的电平刚好和5V TTL电平兼容(巧合),而 CMOS 的输出电平总是接近电源电平的。
廉价的选择如 74xHCT(HCT/AHCT/VHCT/AHCT1G/VHCT1G/...) 系列 (那个字母 T 就表示 TTL 兼容)。
(4) 超限输入降压法 (5V→3.3V, 3.3V→1.8V, ...)
凡是允许输入电平超过电源的逻辑器件,都可以用作降低电平。
这里的"超限"是指超过电源,许多较古老的器件都不允许输入电压超过电源,但越来越多的新器件取消了这个限制 (改变了输入级保护电路)。
例如,74AHC/VHC 系列芯片,其 datasheets 明确注明"输入电压范围为0~5.5V",如果采用 3.3V 供电,就可以实现 5V→3.3V 电平转换。
(5) 专用电平转换芯片
最著名的就是 164245,不仅可以用作升压/降压,而且允许两边电源不同步。这是最通用的电平转换方案,但是也是很昂贵的 (俺前不久买还是¥45/片,虽是零售,也贵的吓人),因此若非必要,最好用前两个方案。
(6) 电阻分压法
最简单的降低电平的方法。5V电平,经1.6k+3.3k电阻分压,就是3.3V。
(7) 限流电阻法
如果嫌上面的两个电阻太多,有时还可以只串联一个限流电阻。某些芯片虽然原则上不允许输入电平超过电源,但只要串联一个限流电阻,保证输入保护电流不超过极限(如 74HC 系列为 20mA),仍然是安全的。
(8) 无为而无不为法
只要掌握了电平兼容的规律。某些场合,根本就不需要特别的转换。例如,电路中用到了某种 5V 逻辑器件,其输入是 3.3V 电平,只要在选择器件时选择输入为 TTL 兼容的,就不需要任何转换,这相当于隐含适用了方法3)。
(9) 比较器法
算是凑数,有人提出用这个而已,还有什么运放法就太恶搞了。
那位说的可以~但我分析你也不是非要芯片不可吧?尽量节约成本啊~
九、pcb板3.3v和5v多宽的线?
1. 过孔建议0.5/0.8,太小有的PCB板厂家做不了,如果板子空间有限只能做这么小,那你就要提前跟板厂确认一下,太大过炉的时候锡容易跑到板面。
2. 对于电流大的线,过孔可以多放几个线宽一般取1A/0.3MM(常规铜箔厚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越粗越好,同一网络线宽你可以随便调,电流能力够就好,不过也不要太随意,不然太难看了!
十、如何设计电路将电动汽车上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成12V低压直流电源,再转换成成5V或3.3V的电压?
从市电交流220V得到12V低压直流一般需要先将交流220V整流成315V直流。如果从高压直流得到12V低压直流则可以省略整流这一步。
从高压直流得到12V低压直流一般都是开关模式,有很多方法,主要考虑12V低压直流的输出功率。如果要求输出功率不高,直接参考手机充电器电路,修改一下变压器变比和反馈设定部分的参数。如果要求输出功率比较高,则需要考虑其他拓扑结构。
从12V低压直流得到5V或3.3V的电压,也需要考虑后者的输出功率。如果5V或3.3V电压的输出功率不高,采用线性模式即可,会浪费一些能量,电路简单,成本低。反之如果需要较高的输出功率,一般情况下,可采用buck拓扑结构的的DC-DC变换电路。
知道提主是在刷题,所以不会提供各种技术细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