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动态无功补偿与svg(什么是动态无功补偿)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19 06:20   点击:27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什么是动态无功补偿

动态补偿是针对静态无功补偿提出的,静态无功补偿是指一些死投的电容器或电抗器,不能根据系统无功功率的变化进行调整,而动态无功补偿可以根据系统的无功功率,动态的调整无功功率,能够动态补偿的无功补偿装置成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主要有TSC,TCR,MCR,SVG等

2. 静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无功补偿的区别

常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切换方法:

(1)延迟切换模式,也称为“静态”补偿模式。该切换方法依赖于专用接触器的作用并具有抑制电容器的浪涌电流的效果。延时切换的目的是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地移动,导致电容器损坏,更重要的是,防止电容器由于电容器的恒定切换而振荡是危险的。

(2)瞬时切换模式,也称为“动态”补偿模式,实际上是一组“快速跟踪系统”。控制器通常可以在半个周期内完成采样、计算到1个周期,在2个周期内完成。到达后,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晶闸管由脉冲信号导通,开关电容器组在约20至30毫秒内完成所有操作。这种控制方法不能通过机械动作接触器实现。动态补偿方法作为新一代补偿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混合切换模式实际上是“静态”和“动态”补偿的混合。一些电容器组使用接触器切换,而其他电容器组使用功率半导体器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优点,与单一切换方法相比,应用范围更广,节能效果更好。补偿装置选择非各向同性的电容器组。这样,补偿效果更加细致,更加理想。也可采用相分离补偿方法,可以解决线路引起的三相不平衡问题。

无功自动补偿调整方法:

为节能,采用无功功率参数调整;当三相平衡时,也可采用功率因数参数调整;为了改善电压偏差,应调整电压参数;如果无功功率随时间稳定,可根据时间参数进行调整。

(1)功率因数型控制器:功率因数用cosΦ表示,表示线路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当cosΦ= 1时,线路中没有无功损耗。增加功率因数以减少无功损耗是这类控制器的最终目标。这种控制方法是一种更传统的方式,采样、控制也更容易实现。

(2)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控制器:更完美地解决功率因数型缺陷。智能化设计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平衡线路的稳定性和检测补偿效果,能够全面保护和检测补偿装置。因为它是一个电抗控制器,所以完全实现了补偿装置的效果。如果线路负载很重,即使cosΦ达到0.99(滞后),只要另一组电容器没有过满,将再次放入一组电容器,使补偿效果达到最佳状态。(3)动态补偿控制器:这种控制器的要求较高,一般与触发脉冲形成电路一起考虑,要求控制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计算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一个 好的动态补偿功能。由于这种类型的控制器也基于无功功率,因此它具有静态变量的特性。

3. 动态无功补偿有哪些

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简称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是一种静止无功补偿器。

4. 进行无功补偿

正常情况供电公司要求用户功率因数不得低压0.9,用户根据这个要求安装无功补偿控制系统进行自动补偿,保证功率因数在0.9以上

5.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作用

NAD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通过外部电流互感器(CT ),实时检测负载电流,并通过内部DSP计算来分析负载电流的无功含量, 然后根据设置值来控制PWM信号发生器发出控制信号给内部IGBT使逆变器产生满足要求的无功补偿电流,最终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的目的。这个是浙江南德电气的svg的工作原理!其他应该也差不多吧!

6. 无功动态补偿和静态补偿

答:

给供电系统补充无功功率,应加装的装置是 容性 负载。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装置:

一. 静态补偿:

电容柜的控制器测出电路的功率因数并决定要补偿的电容器,并投入电容器补偿,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某个或几个电容器从电路中切除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放电,才可以再次投入。有的负载变化快,这时电容器的切除、投入的速度跟不上负载的变化,所以称为静态补偿。静态补偿的优点:价格低,初期的投资成本少,无漏电流。缺点:涌流大,影响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应用时要采取限流措施(如采用限流接触器)。

二.动态补偿:

采用晶闸管控制电容器的接入和切除,选择电路上电压和电容器上电压相等时投入、切除,此时流过晶闸管和电容器的电流为零。解决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问题。动态补偿的优点:涌流小、无触点、使用寿命长、投切速度快(小于20ms)。缺点:价格高、发热严重、耗能、有漏电流。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方式按照电容器安装地点的不同又可分为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