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压调节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低压无功自动补偿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18 16:00   点击:17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原理电路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

一是有功功率;

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  无功补偿的具体实现方式: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2. 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接线图

低压补偿电容柜新加一个电容器,需要接主回路,控制回路才能正常控制,一般通过电容器容量,电流等参数选型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例如新加一个30千乏电容器,它的额定电池是45A,需要配60A断路器,80A接触器,45~55A热继电器, 主回路接线步骤:首先取主电源接至60A断路器上端,下端接至80A 接触器主触头一侧,然后从接触器主触头另一侧接至热继电器一侧,最后从热继电器另一侧接至电容器三相接线柱上;控制回路接线步骤,从全自动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引出控制线接入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再接入接触器线圈用以控制投切电容器。

3. 低压无功补偿原理图

通带无功补偿就是电容补偿,用符号Q表示,当用电设备为感性设置时,都用到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全称无功功率补偿,是一种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的技术。

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

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电网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详细介绍了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意义、投切方式、线路、控制器、高低压装置、补偿方式、存在的问题等。

4. 无功补偿装置电路图

对电阻与电容串联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就是要解决以下几项内容。

1、电流与电压的相位

由于电容电压滞后电流90º,而电阻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所以总电压滞后电流。

2、阻抗

电容电压与电:阻电压及总电压构成直角三角形,R电压为水平直角边,C电压为垂直直角边,斜边是总总电压。由于电流相等,将电压三角形三边同除以电流,便得到阻抗三角形。

阻抗Z²=R²+Xc²   Xc容抗(欧姆)

Xc=1/2πfC   f频率,π=3.14

3、功率及功率因数

电压三角形各边同乘以电流,得到功率三角形。

水平直角边有功功率P(W瓦),垂直直角边是无功功率Q(var乏),斜边是视在功率S(VA伏安)

S=√(P²+Q²)

P/s=cosφ叫功率因数。

以上就是电阻与电容串联的正弦稳态电路要解决问题。

5.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原理

无功补偿配置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能保证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分(电压)层无功平衡的重点是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层面的无功平衡,分(供电)区就地平衡的重点是1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的无功平衡。无功补偿配置应根据电网情况,实施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满足降损和调压的需要。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

6. 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

会。

安装在变压器低压的无功补偿柜故障一般不会引起高压断电。

如果在补偿柜的引线上故障,保险丝选择不当,可能会越级造成高压侧开关跳闸停电。

检查无功补偿柜的保险或开关的配置是否正确,检查高压侧的开关保护整定是否正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