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dc机房用电
它的功率只有60瓦,那么全天开启的时候就是60千瓦时,也就是0.6度电。
小度以小度助手(DuerOS)为核心,以硬件为重要载体,跨场景布局,旨在为大众用户提供不同场景下,更加精准、便捷、多元的智能服务。在智能硬件方面,小度自有智能硬件已涵盖智能屏/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电视、智能健身镜、智能词典笔、智能学习平板、智能耳机及IoT周边产品等多品类。其中,小度智能屏、智能音箱作为核心产品持续领跑智能家居设备市场。据权威数据机构StrategyAnalytics、IDC和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小度继续保持全球智能屏出货量第一及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第一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小度助手也为第二、三方硬件广泛赋能。
2. idc机房用电属于工业用电吗
我们通常说1度电是1000千瓦/每小时。如果使用6千瓦的机柜相当于电度的6倍。如果说一个月的电费,就看怎么用了,如果是24小时连续使用,那么它的耗电量应该是24乘以6再乘以30。就应该是4320度,那么就是说一个月的用电量是4320度。如果是间断使用的话,就用不了那么多了。
3. idc机房用电量很大吗
idc耗电量是总耗电量的1/5。
4. idc机房用电计算
ICT即信息通信技术,IDC是互联网数据中心。这是二者字面上的区别。
ICT的应用范围较为广阔,各行业其实都是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包括信息系统和网络,这些都属于ICT的项目范畴。
IDC主要偏向于,数据机房,服务期托管,云计算部署等。
5. idc机房电费
1、租房成本
2、机柜 电力 空调等机房所用设备成本
3、接线成本 (需要证书),有单线,双线,多线。
4、维护成本
举例:大约需要 100 台 服务器, 10 个机柜的样子,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包括网络、电费、人工等等
100 台 , 10 个机柜, 平均 10 台一个机柜
42 U 机柜, 平均 4U 一台服务器, 总带宽 100Mbps 端口
以中国电信宽带价格 独享 100M (北京)
5000元 /月 * 10 机柜 = 50000 元 /月
以 DELL 为例, 大概 750W 的服务器 / 220v = 3.4A * 10 = 34A * 220V / 1000 = 7.48 千瓦
一般工业用电大概是 0.96 元 /千瓦.时, 民用大概 0.4883 元 /千瓦.时 (北京为例)
大概 7.2元/小时.
保守估计电费 5184元 /月
租房、机柜、空调、人工、维护等等除外,
费用大概:55184 元 /月
6. IDC机房用电有优惠吗
制冷量简便计算方法:
方法一:功率及面积法
Qt=Q1+Q2
Qt总制冷量(kw)
Q1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X0.8)
Q2环境热负荷(=0.18KW/m2X机房面积)
方法二:面积法(当只知道面积时)
Qt=S x p
Qt总制冷量(kw)
S 机房面积(m2)
P 冷量估算指标
精密空调场所冷负荷估算指标
电信交换机、移动基站(350-450W/m2)
金融机房(500-600W/m2)
数据中心(600-800W/m2)
计算机房、计费中心、控制中心、培训中心(350-450W/m2)
电子产品及仪表车间、精密加工车间(300-350W/m2)
保准检测室、校准中心(250-300W/m2)
Ups 和电池室、动力机房(300-500W/m2)
医院和检测室、生活培养室、洁净室、实验室(200-250W/m2)
仓储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烟草、食品)(150-200W/m2)
UPS机房空调选项计算
1-1. BTU/小时= KCal×3.96
1-2. KCal= KVA×860
1-3. BUT/小时= KVA(UPS容量)×860×3.96×(1-UPS效率)
= KVA(UPS容量)×3400(1-UPS效率)
例:10KVA UPS一台整机效率85%其散热量计算如下:
10KVA×3400×(1-0.85)=5100 BTU/小时
1英热单位/时(Btu/h)=0.293071瓦(W)
IDC机房空调选项计算公式
Q=W×0.8×(0.7---0.95)+{(80---200)×S}/1000. Q为制冷量,单位KW;
W为设备功耗,单位KW;按用户需求暂按110KW;
0.8为功率因数;
0.7-0.95为发热系数,即有多少电能转化为热能;取0.7
80-200是每平方米的环境发热量,单位是W;
S为机房面积,单位是m2。
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制冷量
情况一(没有对机房设备等情况考察之下)
数据室估算:在一个小型的金融机房中,数据设备室通常的面积小于50平方,在数据设备、机房的建筑热量没有确定下来之前,可以按照金融机房通用的估计方法进行机房空调制冷量的预估:500w~600w/m2 ,部分高容量机房达到800w/m2。
例如数据室的面积为50 m2 ,则所需的制冷量约为:25kw。选用3台单机制冷量8.6kw的DataMate空调,外加一台冗余机组,共4台。当数据机房设备、维护结构确定后,对设备的发热量、维护面积的热量核算,调整空调的配置。电力室估算:电力室中主要的发热量来之UPS、电源等设备,其热容量较低,可以选择两台单机制冷量为8.6kw的空调冗余布置
在一个中型的金融机房中,数据设备室通常的面积小于200平方,在数据设备、机房的建筑热量没有确定下来之前,可以按照金融机房通用的估计方法进行机房空调制冷量的预估:500w~600w/m2 ,部分高容量机房达到800w/m2。
例如数据室的面积为200m2 ,则所需的制冷量约为:100kw。选用2台单机制冷量58.4kw的PEX2060空调,总制冷量为116.8kw,满足要求。为保证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增加一台冗余机组,共3台。当机房设备、维护结构确定后,对设备的发热量、维护面积的热量核算,调整空调的配置。电力室估算:电力室中主要的发热量来之UPS、电源等设备,其热容量较低,可以选择2台单机制冷量为19.1kw的PEX1020空调1+1冗余布置。
情况二(对机房设备等情况考察之下)
到达用户机房场地情况了解机房面积多少,机房服务器数量多及多种路由器、交换机之类网络产品,机房机柜集中,设备密度大,发热量较集中而且偏大,中央空调和民用空调基于送风量、风速限制,整个机房温度不够均匀,温、湿度控制精度不高。精密空调产品,补充冷量,加速空气循环,达到较好控制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的要求,为机房设备提供更好的运行环境。
7. idc机房用电曲线
双减之下,云计算赛道有了微妙的变化。
在阿里巴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高盛分析师询问“对于下一个季度的展望”,阿里巴巴CFO武卫坦承,“未来云服务可能出现一些坎坷,比如来自在线教育类客户可能受到影响”。
那么,整改教培行业,云计算将何去何从?
乐观者看多,悲观者看空
事实上,外界对云计算可能受到的影响看法不一。
一种声音认为,实际影响不大,更多的是在心理层面。
一名互联网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在线教育类客户对阿里云业绩的具体贡献有多少,财报没有这个详细数据。那反过来看,财报表示互联网、金融和零售行业的收入强劲增长,推动阿里云第二季季度营收增长,而该季度教培还没有正式整改,可见在线教育或并非阿里云的重要增长点。”
上述互联网观察人士进一步表示,在线教育的支出涉及营销费用、教学资源、系统开发定制以及云服务等,云服务的占比并不高。
另外,“云”是一个互联网基础需求,一个行业的起伏改变不了其长期发展的趋势。
一种声音认为,影响是实质性的,不能完全无视。
一名私募人士告诉锌刻度:“说实话,这之前大家的共识是广告业首当其冲,毕竟在线教育恐不再烧钱投广告了,如果阿里云不披露谁也想不到会影响到云计算行业。从阿里云的预期管理来看,影响肯定是存在的,不然也不需要告知投资者了。”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创新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4041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4858亿元,增速为20.2%。
显而易见,这是重量级的千亿赛道。
眼下,在线教育面临业务量缩减、生存空间缩小的难题。
譬如,VIPKID依托阿里云在国内与海外两地节点之间建立高速通道,在最高达3.5万课程实时并发的环境下,网络延时少于200ms,同时让完课率提升到了99.5%,而官方宣布2021年8月7日起,不再售卖涉境外外教的新课包;8月9日起,不再对老用户开放涉境外外教的课程续费。
于是,止损成为行业的共识,在线教育对云计算的需求自然也面临塌方式的下滑,这意味着为在线教育提供服务的云计算公司或可能都会受到冲击。
内卷加剧,增速承压
实事求是地看,头部云计算公司的“安全垫”较厚。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阿里云的营业收入为160.51亿元,去年同期为124.37亿元,同比增长29%,在总营业收入的占比为7.8%;净利润为3.4亿元,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盈利,之前两个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2400万元、3.08亿。
这么来看,2021年原本将成为阿里云盈利的分水岭。
而2021年7月7日,阿里巴巴CEO张勇在《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致股东的信》中表示:“作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阿里云去年销售额已突破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继续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由此可见,阿里云肩负了何等重任。
那么,阿里云亟需补上在线教育双减可能带来的空缺,从而维系盈利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变,向资本市场证明其商业价值。
对此,华泰证券分析师告诉锌刻度:“在线教育方面,国家政策面的变化,具有长期性,影响深远。如若营收增速下滑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净利润就很难说了。”
这意味着,阿里云要做更大的努力才行。
尽管阿里云虽然在海内外依然能打,当下却面临营收增长疲软的问题:营收同比增速从巅峰期的103%下滑至29%,更为关键的是第一次出现了环比减少,即2021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比第一季度的少了0.71亿元,为何如此?
据IDC 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市场数据显示,阿里云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0%;腾讯云、华为云分别位列第二、三名,市场份额均为11%。
阿里云排名第一
追赶者与阿里云的差距虽然巨大,但崛起速度仍值得警惕。
这其中,最为高调的当属华为云,2017年成立之初定下“三年干掉阿里,跻身世界云五强”的目标,令外界瞠目结舌。
如今来看,华为把云计算想简单了。
不过,随着巨头们的持续发力,云计算“内卷”越来越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哪怕领跑的阿里云也未能幸免。
此外,To G一直是云计算竞争高地,阿里云在To G领域的布局颇深,譬如阿里云城市大脑已在40座城市落地,累计形成500多个应用场景。
然而,如今To G业务承压。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受到强监管影响,阿里云短期难以获得To G的新合约,甚至连邀约相关客户开会都有困难。
“3A”较量,未来何处是主战场?
也就是说,阿里云亟需改变营收增长疲软的势头,海外市场或是一个突破口,毕竟云计算天然契合全球化。
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经理袁千表示:“阿里云从2014年出海,过去几年,我们在海外市场有24个地域75个可用区,覆盖非常广。最近几年,我们在海外市场的业绩增长也非常好,规模在三年增长了10倍。”
多家调研机构的排名都显示,阿里云仅次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位列全球第三,这意味着全球云计算赛道呈现“3A”较量的格局。
亚马逊与微软的实力不容小觑。
亚马逊作为全球第一家切入赛道的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底蕴深厚,提供的云服务齐全成为其标识,譬如针对频繁读写的热数据提供SSD storage存储服务、针对备份的冷数据据提供Glacier存储服务、针对正常数据提供S3存储服,而不少同行仅提供1~2种服务。
微软下场较晚,但凭借Azure与原有产品线无缝融合,围绕微软庞大的用户群体做文章,完成从单一卖产品到云生态体系的转型,更为关键的是拿下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社区GitHub。
GitHub活跃用户地域分布
有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GitHub最大的价值不再于共享的免费代码,而是超5600万的程序员用户群体:“用哪家云服务平台,公司领导有决定权,但更为关键的建议权在程序员手中,特别是非IT公司,还不是程序员建议用什么就用什么。”
不可否认,亚马逊与微软是阿里云出海的“两座大山”。
2021年第二季度,亚马逊AWS的营业收入为148.09亿美元,同比增长37%;微软智能云部门的营收为173.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从体量来看,差距肉眼可见。
不过,阿里云在这场持久的较量中仍握有筹码:聚焦主战场,寻求差异化竞争。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选择攻略海外,对云计算的海外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自然倾向于熟门熟路、可与国内业务无缝连接与同步的平台。
另外一方面,东南亚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与中国市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与关联性,国内云计算平台对本土化的理解更为深刻。
据Gartner数据显示,印尼、菲律宾、泰国等的云计算市场增速为60%左右,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
总而言之,在线教育遭遇“黑天鹅”,对云计算行业的冲击不可谓不大,然而行业也仍有突破口,这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