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继电保护装置组成框图)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31 22:47   点击: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继电保护装置组成框图

复合电压闭锁方向过流保护是主变高后备保护中典型的保护调试项目,由于闭锁条件较多,在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本文以使用继保之星-S60手持式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对南瑞继保PCS-978主变保护调试为例,介绍复合电压闭锁方向过流保护的具体调试方法。

△ 继保之星-S60 手持式继电保护测试系统

根据复合电压闭锁方向过流逻辑框图可知,除了相关压板要满足条件以外,还要求电压(低电压、负序电压或门关系)、方向和过流需要满足条件且是与门关系,保护才会动作。

2. 继电保护电路图

具体原理请参见继电保护装置出口跳闸矩阵的原理图,在右侧可以查到后备保护跳了哪些开关。详细接线可以参见保护装置的端子排图及保护跳闸出口的接线图,保护厂家都会提供这2张图纸的。

另外也可以查找设计院提供的各开关的二次接线图,找到保护装置的跳闸出口和各侧开关的连接电缆端子。

3. 继电保护装置图例

下面是【字符电路图符号大全】,供参考查阅。例如:KM表示中间继电器,QM表示电动机保护开关。

4. 继电保护装置原理结构图

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 电流增大。 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 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4)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 分类   继电保护可按以下4种方式分类。   ①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②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③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④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高频(载波)保护等。

5. 继电保护装置组成框图片

继电保护装置是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的设备。

继电保护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还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

6. 继电保护逻辑框图

继电器的文字符号是“J”。继电器是由线圈和触点组两部分组成的,继电器在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也包括两部分:一个长方框表示线圈;一组触点符号表示触点组合。当触点不多电路比较简单时,往往把触点组直接画在线圈框的一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