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气事故等级划分?

94 2024-08-04 19:51 admin   手机版

一、电气事故等级划分?

国家电网事故调查规程将电网事故分为8级,前4级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后4级为5至8级电网事件。

五级电网事件:未构成一般以上电网事故(四级以上电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位五级电网事件:

1、造成电网减供负荷100兆瓦以上者;

2、220千伏以上电网非正常解列成三片以上者,其中至少有三片每片内解列前发电出力或供电负荷超过100兆瓦;

3、220千伏以上系统中,并列运行的两个或几个电源间的局部电网或全网引起震荡,且震荡超过一个周期(功角超过360度),无论时间长短,或是否拉入同步;

4、变电站内220千伏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非计划全停;

5、220千伏以上系统中,一次事件造成同一变电站内两台以上主变压器跳闸;

6、500千伏以上系统中,一次事件造成同一输电断面两回以上线路同时停运;

7、±400 千伏以上直流输电系统双极闭锁或多回路同时换相失败;

8、500千伏以上系统中,断路器失灵、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致使越级跳闸;

9、电网电能质量降低,造成下列后果之一者:①频率偏差超出以下数值:在装机容量3000兆瓦以上电网,频率偏差超出(50±0.2)赫兹,延续时间30分钟以上;在装机容量3000兆瓦以下电网,频率偏差超出(50±0.5)赫兹,延续时间30分钟以上②500千伏以上电压监测控制点电压偏差超出±5%,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

10、一次事件风电机组脱网容量500兆瓦以上;

11、装机总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发电厂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对外停电;

12、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级或一级重要电力用户电网侧供电全部中断。

二、电气事故处理原则?

  (1)根据表计的指示、保护动作的信号指示、设备的外部特征,分析事故的全面情况。

  (2)如果对人身和设备有威胁时,应立即设法解除这种威胁,必要时停止设备的运行。

  (3)在变电站内要尽快进行检查和试验,判明故障的性质、地点和范围。

  (4)尽一切努力保证未直接受到损害的设备继续运行。保护事故现场,以便调查。

  (5)值班人员必须记录各项工作的时间,特别是先后的次序和事故有关的现象,必须迅速正确,不要慌乱。

三、电气安全检查是杜绝事故的措施?

错误,电气安全检查是杜绝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措施

电气安全检查包括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有无损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是否有防护、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是否正确与可靠、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手提灯和局部照明灯电压是否为安全电压或是否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安全用具和电气灭火器材是否齐全、电气设备安装是否合格、安装位置是否合理、电气连接部分是否完好、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等内容。对于变配电所还要检查各种检修制度和巡视制度是否健全。

四、电气施工事故类型?

按照构成事故的基本要素,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灾害、射频危害、电路故障等五类。

1、触电事故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为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绝大部分触电伤亡事故都含有电击的成分。

2、静电事故,生产工艺过程中和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而积累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伏,可能在现场产生静电火花。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静电火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3、雷电灾害为大气电。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等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雷击除可能毁坏设施和设备外,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4、射频辐射危害即电磁场伤害。人体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部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射频辐射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

5、电路故障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造成的。断线、短路、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等都属电路故障。电气线路或电气故障可能影响到人身安全

五、如何预防电气安全事故?全面掌握电气安全知识

电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会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掌握电气安全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如何预防电气安全事故。

了解常见的电气安全隐患

要预防电气安全事故,首先需要了解常见的电气安全隐患有哪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电线老化、破损,存在漏电隐患
  • 电源插座过载使用,容易引发火灾
  • 电器设备使用不当,如使用未接地的电器
  • 电气设备维护不当,如未定期检查和维修
  • 电气设备安装位置不当,如靠近易燃物品
  • 电气设备使用环境不合适,如潮湿环境

掌握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

了解了常见的电气安全隐患之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包括:

  •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如遵守使用说明,不超负荷使用
  • 定期检查电线电缆,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损坏的电线
  • 合理布置电源插座,避免过载使用
  • 正确接地,确保电器设备接地良好
  • 选择合适的电器设备,如防水、防潮的电器
  • 定期维护保养电气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即便我们做好了预防措施,电气安全事故也难免会发生。因此,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应急处理措施,包括:

  • 发生触电事故时,要先切断电源,然后立即进行急救
  • 发生火灾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使用灭火器扑救
  • 发现电线破损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并联系专业人士进行维修
  • 发现电器设备异常时,要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人士进行检查

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除了掌握专业知识,我们还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比如:

  • 养成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习惯
  • 不随意使用破损的电线电缆
  • 不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电器设备
  • 不超负荷使用电源插座
  • 遇到电气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总之,预防电气安全事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只有充分了解电气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够全面掌握电气安全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保驾护航。

六、电气事故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电流大引起发热起火、人员触电、高压电击,大电流引起电弧烧坏设备,短路电流造成电动力破坏等等。

电气事故是局外电能作用于人体或电能失去控制所造成的意外事件,即与电能直接关联的意外灾害。

电气事故将使人们的正常活动中断,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管理、规划、设计、安装、试验、运行、维修、操作中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电气事故。

七、电气事故处理原则有哪些?

(1)根据表计的指示、保护动作的信号指示、设备的外部特征,分析事故的全面情况。

(2)如果对人身和设备有威胁时,应立即设法解除这种威胁,必要时停止设备的运行。

(3)在变电站内要尽快进行检查和试验,判明故障的性质、地点和范围。

(4)尽一切努力保证未直接受到损害的设备继续运行。保护事故现场,以便调查。

(5)值班人员必须记录各项工作的时间,特别是先后的次序和事故有关的现象,必须迅速正确,不要慌乱。

八、如何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

一、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并使两票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按照电厂下发的《运行程规》、《工作票管理制度》、《操作票管理制度》等制度执行,规范现场操作,并落实到个人,杜绝因人为的因素而造成误操作事故。

二、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操作时不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下令人询问清楚后,再进行操作,在未询问清楚之前不允许解除闭锁装置。

三、严格按照黑泉水库水力发电厂下发的《防误闭锁装置管理办法的暂行规定》执行,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

四、建立完善的万能钥匙使用和保管制度。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停用防误闭锁装置时,要经电厂总工程师批准;短时间退出防误闭锁装置时,应经生产部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应按程序尽快投入运行。

五、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

六、应随时检查高压开关柜五防功能是否齐全,性能应良好,尤其是在春、冬阶段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七、配备充足的经检测合格的安全工作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操作人和监护人在操作前应准备操作所需的工器具,并使用合格的工器具。

八、为防止误登室外带电设备,应检查全封闭(包括网状)的检修临时围栏完好性,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解决,并做好临时措施。

九、巡检时应对常设的户外架构上的“禁止攀登,高压危险”、屋内间隔门上的“止步,高压危险”等标示牌进行检查,看是否齐全、规范、清晰,发现问题及时恢复。

十、应加强现场设备的名称和编号(双重编号)的检查,发现设备名称和编号不相符,应立即汇报并进行整改。要求字迹清晰,标色正确。

十一、强化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范。

十二、加强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九、电气设备有哪些隐患事故?

1、配电房未设置警示标志隐患危害:易导致非配电室管理人员误入,引起人身伤害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开关柜操作地面未铺设绝缘胶垫隐患危害:易导致操作、维修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接地从而发生触电事故。

3、配电室出入口无挡板隐患危害:配电房出入口应设置不高于400mm的挡板。当遭遇内涝情况时,挡板能够很好的防止水流进入配电房。同时,挡板也能很好的隔绝老鼠等小动物的进入,避免动物啃咬造成的漏电和短路事故。

4、配电房门开启方向错误,且材质不符合隐患危害:当配电房发生较大安全事故时,向内开启的门将为人员的逃生增加阻碍,材质不达标则会在人员逃生过程中增加触电风险。

5、绝缘垫积灰隐患危害:绝缘垫有大量灰尘或者有破损,同样会导致操作人员接地,引发触电事故。专注配电房维护20年,白云机安。

十、预防电气事故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触电的防治措施:  (1)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并用同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所有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都应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制度,严禁“约时送电”。  电气设备要搬迁,拉闸断电嫌麻烦;带电作业有危险,电气火花是爆源  (2)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手套和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操作电气充大胆,绝缘保护扔一边;一旦失手触了电, 人命关天后悔晚  ③127伏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的绝缘。  ④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准入井。  ⑤严禁“私拉乱接”供电线路。  ⑥井下供电坚持使用检漏保护装置和电煤钻综合保护装置。  (3)防止人身触电或接近带电导体。  ①将电气设备的裸露带电部分安装在一定高度,或围栏内。  ②井下各种电气设备的导电部分和电缆接头都必须封闭在坚固的外壳中,并在操作手柄和盒盖之间设置机械闭锁装置。  ③各变(配)电所的入口或门口都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警示牌;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必须关门加锁;井下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硐室内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警示牌。  (4)对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电压等级低的电压。如井下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电话、信号等装置的额定电压都不应超过127伏。  (5)煤矿井下防止触电注意事项  非专职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摆弄、检修、操作电气设备。  设备故障随意弄,不懂装懂瞎逞能;专用设备专人管,无关人员不要动  ②不准自行停、送电。  ③谨防触架空线伤人。携带较长的金属工具用具、金属管材在架空线下行走,严禁将其扛在肩上。  ④下山行走,严禁手扶电缆,否则,一旦遇到电缆漏电,其后果及其严重。  ⑤严禁在电气设备与电缆上躺坐,不得随意触摸电气设备和电缆。  一、电危害形式  由于井下电气设备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的制约,设备在使用中起动频繁、负荷变化大、电压波动大,因过载、短路、漏电、电弧、电火花故障引起的设备烧毁、矿井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人员触电伤亡事故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另外,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电热设备、照明灯具、电动机等均有可能引起电伤害,成为火灾的点燃源,或造成人员触电。  二、触电的危害  人体触及带电导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设备外壳或电缆、电线即为触电。由于井下的特殊工作环境条件,发生触电的可能性较大。触电对人体组织的破坏性是很复杂的。一般对人体的伤害大致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电击是指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在热化学和电解作用下使呼吸器官、心脏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和破坏。多数情况下电击可以使人致死,故是最危险的。电伤是指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某一局部,或电弧烧伤人体,造成对体外表器官的破坏,主要是物理性破坏,如烧伤。当烧伤面积不大时,不至于有生命危险。通常人体触电时同时受到电击和电伤的伤害。  触电对人身的危险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但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人体能自我摆脱的最大电流为16mA(称为摆脱电流)。通常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交流在15~20 mA以下,直流在50 mA以下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当人体触电电流长时超过摆脱电流而没有得到救助时,生命就有危险。当人体触电电流达到100 mA(大致相当25W灯泡通上220伏电压时流过的电流)以上时,生命就有绝对危险。  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小,反之亦然。人体电阻是一个变动幅度很大的数值,人体有伤口、流汗潮湿时其值较正常时大为减小,并随触电时间加长而减小,因此,这种情况下的触电也就更危险。  流经人体的触电电流与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有关,触电电压越大,触电电流就越大,也就越危险。  触电电流流经人体的时间越长,触电对人的伤害程度就越大,故即使是安全电流,若长时间流经人体,也会造成伤亡事故。我国规定30 mA的电流,流经人体1秒钟是安全的。因此,当人体触电时发生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对抢救触电人员的生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漏电的危害及防范  漏电会给人身、设备以至矿井造成很大威胁:人体触及漏电设备或电缆时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可提前引爆电雷管;电气设备漏电时不及时切断电源会扩大为短路故障,烧毁设备,造成火灾。  防范措施:  1、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刺伤等机械损伤。  2、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防松脱。  3、维修电气设备时要按规程操作,严禁将工具和材料等导体遗留在电气设备中。  4、不得随意在电气设备中增加额外部件,若必须设置时,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  5、设置保护接地装置。  6、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  7、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  8、避免电气设备和电缆长期过负荷或超期运行,使绝缘老化造成漏电。  9、按规定定期对电气设备、电缆进行电气性能测定。  10、设备维修时,应避免停、送电操作错误、带电作业或工作不慎而造成人身触及一相而漏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