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内电位差和外电位差的区别(电位差百科)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2-01 00:41   点击:17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内电位差和外电位差的区别

因为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当一对测量微电极都处于膜外时,电极间没有电位差。

在一个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突然的电位改变,这表明两个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低。

该电位在安静状态始终保持不变,因此称为静息电位。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的静息电位膜内均较膜外低,若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即为负值。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在-10~-100mV之间。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的钾离子高于膜外,膜内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低于膜外,即胞内为高钾、低钠、低氯的环境。此外,有机阴离子仅存在于细胞内。

2. 电位差百科

三相电相与相电位差是380。  原理上是指在同一时刻,电位角完全相同就是同相电,反之则为异相电。

三相电在每一个时刻每一相的电位角都不同,每一相都是在+380和-380之间循环,(以低压为例)如果是60HZ,就是每秒变换60次,而每相间不论在任何时刻它们之间的电位差都是380,它们对于地,也就是零,都是恒定的220,实际上因为有阻值,有些偏差。  

3. 内电位差和外电位差的区别是什么

生物中静息电位是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的钾离子高于膜外,膜内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低于膜外,即胞内为高钾、低钠、低氯的环境。此外,有机阴离子仅存在于细胞内。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很小,仅为钾离子通透性的1/100~1/50,而对氯离子则几乎没有通透性。因此,细胞静息期主要的离子流为钾离子外流。

钾离子外流导致正电荷向外转移,其结果导致细胞内的正电荷减少而细胞外正电荷增多,从而形成细胞膜外侧电位高而细胞膜内侧电位低的电位差。

在一个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突然的电位改变,这表明两个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低。该电位在安静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扩展资料: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的钾离子高于膜外,膜内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低于膜外,即胞内为高钾、低钠、低氯的环境。此外,有机阴离子仅存在于细胞内。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很小,仅为钾离子通透性的1/100~1/50,而对氯离子则几乎没有通透性。因此,细胞静息期主要的离子流为钾离子外流。

钾离子外流导致正电荷向外转移,其结果导致细胞内的正电荷减少而细胞外正电荷增多,从而形成细胞膜外侧电位高而细胞膜内侧电位低的电位差。可见,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推动钾离子外流的动力是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

静息状态下钾离子的外流是构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一般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变化非常小,因此造成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

如果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增高,可使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减小,从而使钾离子向外扩散的动力减弱,钾离子外流减少,结果是静息电位减小。反之,则使静息电位增高。这个实验也进一步说明,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就是钾离子。

4. 电位与电位差的区别

电压(voltage),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电位也被称为电势。电位和电压的区别如下:

1、定义的区别电压(voltage)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是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位:处于电场中某个位置的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2、特点的区别电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其数值不具有绝对意义,只具有相对意义。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势的特点是:不管是正电荷的电场线还是负电荷的电场线,只要顺着电场线的方向总是电势减小的方向,逆着电场线总是电势增大的方向。正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为正,远离正电荷,电势降低。负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为负,远离负电荷,电势增高。

3、分类的区别按大小分,电压可分为高电压,低电压和安全电压。高低压的区别是:以电气设备的对地的电压值为依据的。对地电压高于或等于1000伏的为高压。对地电压小于1000伏的为低压。按功能分,电压可分为阻抗电压和医学电压。

5. 参比电位差与给定电位差的意义是什么

不对称电位:如果玻璃膜电极两侧溶液的pH相同,则膜电位应等于零,但实际上仍有一微小的电位差存在,这个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asymmetrypotential)。

玻璃电极实验过程

当玻璃膜与试液接触时,由于外部试液与玻璃膜的外水化层,以及内参比溶液与玻璃膜的内水化层中,H+的浓度不同,H+就会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扩散的结果,破坏了界面附近原来正负电荷分布的均匀性。于是,在两相界面附近就形成双电层结构,从而产生了相界电位(E外和E内)。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就等于二者之差,即E膜=E外-E内;可见,膜电位的产生不是由于电子的得失和转移,而是离子交换和扩散的结果。

从理论上讲,若内参比溶液和外参比溶液中,H+的浓度完全相同,则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应该为零,但实际上它并不等于零。

产生原因

这是由于膜内外两个表面情况不一致(如组成不均匀、表面张力不同、水化程度不同等)而引起的。这时的膜电位称为不对称电位(用E不表示),其大小约为1mV~30mV。

解决方法

一般的玻璃电极,在刚浸入溶液中时,其不对称电位较大,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不对称电位要下降,最后达到恒定。

6. 电位差与电位参考点有关吗

不对。电路中各点的电位与参考点有关,但是各点的电位差没有变化即两点之间的电压不变。即电压与参考点无关。

7. 内电位与外电位

动作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电位大于膜外电位

8. 电位差与什么有关

影响静息电位大小,主要取决于钾带电离子的移动。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

静息电位大小主要由膜两侧的钾离子浓度比决定,钠离子与钾离子之比也可以影响静息电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