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十一线电位差计的使用
1.
电位差计电源电压不对,或者极性反了
2.
标准电池或基准电势坏了,或者正负极性反了
3.
连线不正确。
4.
线路中的电阻箱或可变电阻坏了
2. 十一线电位差计定标
【1】这是为了直接从电位差计读出电动势Ex或电压U,其实自是校准电位差计内部电压降,使之与外旋钮标值电压一致 。
【2】电位差计原理:电位差计是用补偿原理构造的仪器。补偿方法的特点是不从测量对象中支取电流,因而不干扰被测量的数值,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电位差计用途很广,配以标准电池、标准电阻等器具,不仅能在对准确度要求很高的场合测量电动势、电势差(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而且配合以各种换能器,还可用于温度、位移等非电量的测量和控制。
3. 新型十一线电位差计的使用实验原理
1,电位差计是采用比较法,并配以高灵敏度的检流计;
2,电位差计的基准源是精度极高的标准电池;
3,电位差计内部的器件都是高精确度的器件;
4,与电位差计配合使的标准电阻都是高精确度标准电阻。
5,高精确度的电位差计对使用条件,环境,操作规程都有严格的规定。
4. 十一线式电位差计
有以下两大类:
一、单相交流供电方式
单相交流电路主要有单相两线式、单相三线式两种供电方式。
单相两线式是指仅由一根相线(L)和一根零线(N)构成,通过这两根线获取220V单相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
重要提示
单相三线式交流电路是指由一根火线(相线)、一根零线和一根地线组成的交流电路。用户的火线和零线来自高压变压器,地线则是住宅的接地线。由于不同的接地点存在一定的电位差,因而零线与地线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电压。
二、三相交流供电方式
三相交流电路主要有三相三线式、三相四线式和三相五线式3种供电方式。
5. 新型十一线电位差计的使用实验小结
1.补偿原理:
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实质:用它自己的输出电压和待测电压比较大小,故称为“电位差计”。如下图所示,设Ex是待测电动势或未知电压,E0是电压可调的电源,电表G是高灵敏度的检流计,Ex和E0通过检流计并联在一起。接通电路后调节E0的大小,当Ex=E0时,检流计将不偏转,即电路中没有电流,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大小相等,称为“补偿”,若已知补偿状态下E0的大小,就可以确定Ex。这种测定电源电动势的方法叫做补偿法。电位差计就是应用补偿法原理设计的精密仪器。
2.UJ33a型直流携带式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所示,UJ33a型直流携带式电位差计的内部电路主要由三个电路组成。
(1)工作电路:工作电路是由内置电压E、工作电流调节电阻Rp、内置标准电阻RN、补偿电阻Rk组成的串联回路,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限流回路,作用是提供工作电流Ip。
(2)电流校准回路:由内置标准电池EN、标准电阻RN和检流计G组成,作用是校准工作电流,使其保持一个固定的值。当K2开关接通“标准”端时,调节Rp使检流计回零,此时满足RNIp=EN,亦即工作电流为
(3)测量回路:由补偿电阻Rk、待测电动势或电压Ex和检流计G组成,它实际上是分压电路,作用是输出一个电压去补偿未知电压或电动势。
当Ex接入未知端时,将K2接通“未知”端,调节补偿电阻Rk的滑动端C,使检流计指零,此时满足Ex=RkIp,由于工作电流IP是一定的,可将补偿电阻Rk的不同取值标定成相应的输出电压值。UJ33a型直流电位差计就是按Ip=10mA标定的,所以我们可以从电位差计读取到它输出的电压。在测量档位达到补偿状态时,这个电压值就是Ex。
6. 新型十一线电位差计的使用说明
可能的原因有:
1. 被测电动势的极性接反了;
2. 电位差计没有正确定标;
3. 标准电池不正常;
4. 被测电动势太高,超过了电位差计的测量范围;
5. 电位差计的工作电源接反了;
6. 电位差计的工作电源没有接通或存在故障。
7. 新型十一线电位差计的使用实验
十一线电位差计数表调节是按照先后顺序来的,从1到11按序,再从11到1返回调节,反复几次直到稳定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