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超声波电机电压的测量(压电换能器测量超声波频

来源:www.xrdq.ne   时间:2023-01-03 04:36   点击:1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压电换能器测量超声波频率实验

GY-68型绝缘子超声波探伤仪是小型化的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器,适用于材料缺陷的评估和定位、壁厚测量等,特别适合各种绝缘子材料探伤的要求。

技术参数:

工作频率: (0.5~15)MHz

增益调节: 110dB(设手动0.1dB、2dB、6dB步进)

检测范围: (0~9999)mm钢纵波

声速范围: (1000 ~ 16000)m/s

动态范围: ≥35dB

垂直线性误差: ≤3%

水平线性误差: ≤0.1%

分辨力: >36dB(5P14)

灵敏度余量: >60dB(深200mmФ2平底孔)

显示屏: TFT真彩显示屏

数据存储: 存储21组探伤参数,500幅探伤回波

电源、电压: 直流(DC)7.4V锂电池连续工作12小时;交流(AC)220V

环境温度: (-25 ~ 50)℃(参考值)

相对湿度: (20 ~ 95)% RH

外型尺寸: 210×168×50(mm)

重 量: 整机带内置电池1.8 kg

2. 用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将超声换能器调节至谐振状态

天线振荡电路,简单来讲,就是指能够产生大小和方向均随着周期发生变化的振荡电流,而产生的这种振荡电流的电路我们就叫做振荡电路。LC回路便是其中最简单的振荡电路。振荡电流不能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它是 一种频率比较高的交变电流,只能在振荡电路中产生。

振荡电路物理模型满足的条件有以下3点:

1.电感线圈L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感,电容器C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容,无潜布电容存在。

2.个电路的电阻R=0(包括线圈、导线),从能量角度看没有其它形式的能向内能转化,即热损耗为零。

3.LC振荡电路在发生电磁振荡时不向外界空间辐射电磁波,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合电路,LC电路内部只发生线圈磁场能与电容器电场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便是电容器内产生的变化电场,线圈内产生的变化磁场也没有按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激发相应的磁场和电场,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

一般振荡电路由放大电路、正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电路四部分组成。敖大电路是满足幅度平衡条件必不可少的,因为振荡过程中,必然会有能量损耗,导致振荡衰减。通过放大电路,可以控制电源不断地向振荡系统提供能量,以维持等幅振荡,所以放大电路实质上是一个换能器,它起补充能量损耗的作用。

正反馈网络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必不可少的,它将放大电路输出电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返送到输入端,完成自激任务,实质上,它起能量控制作用。选频网络的作用是使通过正反馈网络的反馈信号中,只有所选定的信号才能使电路满足自激振荡条件,对于其他频率的信号,由于不能满足自激振荡条件,从而受到抑制,其目的在于使电路产生单一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3. 当超声波频率与压电换能器系统的

首先,要看你想实现什么功能,你的换能器要达到什么目的或者说你的系统要做什么。

对换能器来说,首先选择陶瓷片,厚度1mm的,频率是2MHz,其次是根据需要,考虑换能器的结构。

4. 压电换能器测量超声波频率的原理实验

实际上自由电容和电感的谐振频率,接近1.2×f0,这个是我的经验。

5. 实验过程中产生超声波的是利用压电换能器的哪种效应?

一般都是压电陶瓷的。换能器工作的时候,是影响液体中的声压。

6. 声速的测量中压电式超声换能器起何作用

共振法也叫驻波法,换句话说空气柱在共振的时候,两个换能器之间的空气柱从波动的角度来看就会形成驻波.

固定两个换能器为一个固定距离(最好是整数,方便计算),调节超声波的频率,当看到示波器显示的驻波为波腹时(波形幅度最大),这时候就可以认为是共振状态了.

7. 换能器共振频率测量

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速的方法中,改变换能器距离之前,会调整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在调整时,示波器上的波振幅达到最大时,说明两波共振,也就是换能器的共振。所以换能器的共振频率即波振幅最大时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不断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当信号源频率等于换能器固有谐振频率时,会发现换能器的振动位移比在其他频率时大很多。

8. 研究压电换能器测量超声波频率的原理

超声波使液体雾化有两种方式:

1.处于振动表面的薄液层在超声振动下激起毛细一重力波。

2.雾化方式是超声波喷泉成雾。

方式一

超声波雾化的原理存在两种理论解释。分别是微激波理论和表面张力波理论。

一方面,微激波理论解释,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产生的空化效应导致微激波的产生从而产生雾化现象。这种理论认为空化效应是使得液体产生雾化的直接原因,空化的空泡崩溃时除了产生热和光辐射外其余部分以微激波的形式辐射当微激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引起液体的雾化当微激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引起液体的雾化。

另一方面,表面张力理论认为雾滴的产生是由于液体表面波的不稳定使得液体产生雾化,具体的说当一定声强的超声波通过液体指向气液界面超声波在此界面形成表面张力波在与表面张力波相垂直的力的作用下一旦振动面的振幅达到一定值,液滴即从波峰上飞出而形成雾化。这种理论认为表面张力波在它的波峰处产生雾滴,其雾滴尺寸与波长成正比。表面张力波的模型及表面张力波雾化模型图。

D为雾滴直径;T为表面张力系数;ρ为液体密度;f为声波率

方式二

喷泉雾化,它是常见的一种超声波雾化形式,其利用压电晶片作为换能器,产生兆赫级的超声波。通常喷泉雾化的形成机制如下,当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频率为兆赫级,则超声波及其空化场的指向性就很好,从而与其接触的溶液将被喷起,形成“超声喷泉”。

在超声喷泉产生的同时伴随产生大量气溶胶。其中“超声喷泉”可以看作是一种向上喷射的超声空化场,它拥有一种单方向的辐射力和对称的回旋声流。在这种空化场中,空化泡的分布非常不同。水等液体空化时,由于声辐射压的作用,出于空化泡的密度因超声辐射力和聚束喷射的物理作用,使大量空化泡的集中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在喷泉前端更为突出,声能密度也因超声自由喷射和聚束喷射而沿喷射方向大有提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