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明代赵子玉作品?

199 2023-12-02 00:05 admin   手机版

一、明代赵子玉作品?

赵子玉这件澄泥蛐蛐罐,通高10.8厘米,外径12厘米,深5.7厘米。罐内平坦有一层夯土。

二、明代陆子刚,真迹拍卖记录?

成交价六百万。

子冈,也写作子刚,姓陆,江苏太仓人,后迁居苏州,以琢玉为业,成为明代最为著名的能工巧匠,在我国玉雕发展史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

陆子冈是中国玉雕史上唯一一位坚持留名于所有玉牌作品上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位要求社会承认其艺术创作价值的艺术家。

三、明代玉勒子怎样的特点?

勒子石,半透明,有的正中有亮带闪光,似猫眼活光。一般就是一块雕磨好的玉,带穿孔。圆勒子有上下一样粗的圆状,也有中间缩为细腰形的,或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形的,或一头粗一头细的喇叭形、秤砣形等。方勒子为方柱形,与琮相似,只是大小不同。鉴定方法还可以看《东洋见闻录》的“八察”

四、明代前七子和后七子的诗歌区别?

对于诗文的见解大体一致,即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模拟古人。

对于打击“台阁体”雍容典雅、千篇一律的文风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把诗文写作引上复古道路,产生了许多毫无生气的假古董诗文。

他们也写有少数好作品,如李梦阳的《秋望》诗、李攀龙的《挽王中丞》二绝和宗臣的《报刘一丈书》等。

五、明代后七子记忆顺口溜?

前七子后七子记忆口诀可以记为“前:梦思卿,景海边相(见),后:臣行世(间),(却不知)国有真【榛】龙。”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的文风起到重要作用,在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前后七子引领的明中叶复古文学思潮,影响了明代诗学界近百年,为当时的诗歌创作指明了方向,打破了当时文坛一味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风气。

六、明代官服中补子的文化含义?

补子的意义是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源于唐武则天时期。

简介:补子又称胸背,简称补, 指中国明朝及清朝、朝鲜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国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的补子用猛兽,成语“衣冠禽兽”即来源于此。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补子随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

分类:

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补子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明代的“赐服”类。

一些舞、乐、工、吏杂职人员也可用杂禽、杂花补子,如正月十五的"灯景"补子,五月的"五毒艾虎"补子等。明代逢上元灯节,内臣宫眷皆须穿戴灯景补子蟒衣,以应节令。刘若愚《明宫史》称: “十五日曰“上元”,亦曰“元霄”,内臣内眷,皆穿灯景补子蟒衣。”

七、明代后七子是哪些人?

明代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和徐中行等人,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

后七子的基本文学主张同前七子一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们并且认为古文已有成法,今人作文只要“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於古之作者而已”。

七子之首李攀龙简介

作为后七子之首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因其家靠近东海,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先世籍贯济南长清县,他的祖父从长清县迁移到历城县王舍人庄。李攀龙9岁丧父,靠母亲张氏纺织度日。因家贫而自奋勤学。18岁时为县学诸生。常与好友许邦才、殷士儋等到山涧丛林中吟诗作赋,被人指为“狂生”。

王世贞简介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亦称弇州山人。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王世贞出身于将门之家,性格与众不同,读书过目不忘。21岁时中进士,授邢部主事。他为人正直,不附权贵。时有一姓阎的逃犯,躲藏在锦衣都督陆炳家中,他不顾情面将阎犯拘捕。陆炳挽当朝权相严嵩说情也无用,仍被依法处置。后来兵部武选员外郎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酷刑下狱。王世贞经常送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被害后,他以棺殓之,因之与严嵩结下深怨。

谢榛简介

谢榛(1495- 1575)是明代的著名诗论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后七子”之一。他的诗论《四溟诗话》(又名《诗家直说》)在明代乃至于在中国诗论史上都是一部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诗歌美学著作,充满了诗歌创作的审美感兴思想。

宗臣简介

宗臣(1525~1560) 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改吏部员外郎。性耿介,不附权贵。嘉靖三十六年(1557),因作文祭奠杨继盛而得罪严嵩,被贬为福州布政使司左参议。任上,曾率众击退倭寇。迁提学副使。

梁有誉简介

梁有誉,明代文学家。字公实。顺德(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因念母称病归里。后与黎民表、欧桢伯等人相与唱和,号南园后五子。继而与黎民表相约游观罗浮,遇海上大风未果,得寒病而卒,年仅36岁。梁有誉其诗内容虽不深广,但尚能做到婉丽多讽。他的一些咏史诗寄寓着对时世的感慨。……

徐中行简介

徐中行(?~1578) 明代文学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长兴(今属浙江)人。出生年月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福建副使、参政等职,累官至江西布政使。

吴国伦简介

吴国伦(1524~1593) 明代文学家。字明卿,号川楼子、南岳山人。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推官等。严嵩败,起为建宁同知,历邵武、高州知府、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左参政。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求名之士,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属后七子中颇有名气者。

明后七子的文学主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由于后七子立论有的褊狭,有的通达,故其创作中的模拟仿古程度也有所区别,其中李攀龙最为严重。后七子在近体诗方面都有一定功力,李攀龙俊洁响亮,王世贞精切雅致,吴国伦整密沉雄,徐中行闳大雄整,谢榛神简气逸。但都带有模拟的毛病。加之才气不足,生活不厚,常有重复雷同的现象。

尽管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后期,受到公安、竟陵二派的攻击,已不能左右文坛。但他们“固守唐音”的部分看法仍为许多诗人所接受。明末陈子龙还盛称七子“其功不可掩,其宗尚不可非”;清初诗家如朱彝尊、毛奇龄的写法也多承七子;就是顾炎武、吴伟业也颇受影响。

后七子的作品,本人知之甚少,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应该肯定的是,至少在当时甚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左右或影响过中国的文坛和文人;同时他们的人品,他们的嫉恶如仇, 傲视污贪,他们的体恤百姓,与民同乐,他们的尽忠报国,民族精神,都是永远值得称颂,为世代所敬仰的。

八、明代五子登科瓷器特征?

五子登科瓶,眼看手摸都感觉得到;清代以后,制瓷技术大大发展,采用了旋削对接方法,消除了接痕。

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五子登科聚宝盆,以明清两代的青花为例,永乐、宣德青花用的是进口的青料,色泽浓翠,自然晕散而有黑疵铁斑。

成化青料主要采用江西乐平的“平等青”,成色典雅素静,清丽明快。嘉靖、万历青料几乎都采用回青料,成色浓艳,蓝中略泛紫色。

清代康熙青料基本上使用浙江料,成色鲜蓝青翠,明艳净丽,层次分明,甚至在一笔中分出深浅浓淡的笔韵,因此有“青花五彩”之誉。

九、熟蟹子怎么解冻?

熟螃蟹冷冻后怎么解冻?

建议将其置于微波炉加热。

煮螃蟹在冰箱冷冻室放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的很硬,吃之前是需要进行加热的,否则很难吃,这时候一般建议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将螃蟹放在微波炉中进行加热,微波炉加热螃蟹一般只需要2-3分钟左右就可以将其加热好。

但要是家里没有微波炉,那么也可以使用蒸锅进行加热,首先往蒸锅中加适量水,然后开大火将其煮开,水开之后将螃蟹放在蒸锅中,转中火将其蒸10-15分钟左右即可。

十、海蛎子多久熟?

海蛎子煮5分钟左右就可以熟了,此时刚刚成熟,喜欢熟一点口感的可以煮8分钟左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